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良驊:台灣主流社會何以對光復節冷漠?

http://www.CRNTT.com   2014-11-09 11:12:32  


  中評社北京11月9日訊/10月25日是台灣光復69周年紀念日,台灣統派團體在南北兩地接連舉辦紀念活動:北部有“中國統一聯盟”率100餘人到台北市中山堂前“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紀念碑”獻花致意;南部有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廣邀學者在高雄國軍英雄館舉辦座談會,探討台灣光復與兩岸關係的意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與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則在北京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紀念台灣光復69周年”座談會。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1895年中國清朝政府戰敗,於4月17日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從此台灣進入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1945年8月14日,日本昭和天皇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1945年10月25日,中日雙方在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公會堂)舉行“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日本政府將台灣和澎湖歸還中國。1946年8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布命令,明訂10月25日為“台灣光復節”,以此紀念。台灣的光復,是兩岸同胞共同奮鬥的結果,台灣同胞堅持長期艱苦的抗日鬥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台灣光復節,是中國對日抗戰勝利一雪甲午戰敗之恥,台灣複歸中國的重要紀念日,這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兩岸中國人共同的歷史記憶。然而,對於這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紀念日,台灣社會只看到統派團體分別在台北、高雄舉辦紀念活動,足見台灣主流社會對光復節冷漠。台灣主流社會何以對光復節冷漠?略作分析,便可找出以下一些方面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