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如何看待俄羅斯經濟“向東看”?

http://www.CRNTT.com   2015-03-14 11:39:44  


 
  [俄]拉麗薩·斯米爾諾娃(中文名:蘇夢夏)(廈門大學外籍教師,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專家)

   徐向梅譯(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

  根據俄中兩國領導人的聲明,創新合作是兩國關係的優先領域。在近期實施的具體項目中,引人注目的是李克強總理2014年10月12~14日在俄羅斯聯邦訪問期間簽署的《高速鐵路發展領域合作備忘錄》。根據這份文件,雙方將開發莫斯科—北京的“歐亞高速運輸走廊”,其中莫斯科—喀山高速鐵路重點工程成為未來至北京新高速鐵路的第一部分。2014年,雙方舉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大型論壇和展覽會,其中包括:2014年6月30日~7月4日在哈爾濱召開的“第一屆中俄博覽會”;2014年10月14日李克強總理與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共同參觀“莫斯科國際創新發展論壇”展覽,並商談兩國全面發展創新合作的計劃,而且,中國應俄方邀請作為唯一夥伴國參加;2014年10月25~26日,俄羅斯大型代表團在上海參加了“浦江創新論壇”;創新合作也成為北京2014年11月APEC峰會的主要議題之一。

  俄中創新合作是在一定的經濟和政治背景下進行的合作,是一種互利合作。

  (一)俄中創新合作是兩國的必然選擇

  兩個主要原因決定了創新合作是俄中兩國的必然選擇。首先,兩國都將創新視為解決國內經濟發展困境的一種方式。俄羅斯將創新作為解決其目前經濟依賴自然資源(尤其是石油)出口的途徑;中國計劃依靠創新來改變其出口結構,實現從廉價和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產品向高科技產品的過渡。其次,俄中兩國由於從西方國家獲得技術的機會都非常有限,因此必須相互依靠。在亞太地區的大國中,只有俄羅斯和中國不是美國的盟友,而且與西方建立的關係由於缺乏信任和受到制裁而不同程度地複雜化。美國和歐盟從1989年開始實施的對華武器禁運至今尚未完全解除,而俄羅斯也由於烏克蘭危機而面臨制裁。

  應該清楚,俄中創新合作由來已久。多年來,俄羅斯一直都是中國重要的先進設備和技術供應方。例如,中國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俄羅斯的軍用航空發動機[1],而俄羅斯的原子能建設出口公司也成為位於江蘇省的田灣核電站四台機組(其中兩台機組已經建設完畢,另外兩台機組正在建設中)的總承包商和設備供應方[2]。

  多年來,俄羅斯發展與中國創新合作的出發點是:利用向廣闊的中國市場出售技術而獲得的收入來達到收支平衡,同時密切關注中方對知識產權規則的遵守[3]。目前,中國比較重視版權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國內的技術進步、擴大本國技術出口的重要性、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所應擔負的道義責任以及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的義務。

  在烏克蘭危機發生之前,由於中國客觀情況的變化,俄羅斯的立場已經逐步轉向進一步加深與中國的創新合作,從單純出售技術轉向吸引中國資金進行聯合研究和開發,甚至進口中國的技術[4]。首先,在經濟方面,該合作方向具有合理性,因為俄羅斯的研究機構普遍遭受資金不足的困擾;其次,在政治方面也是有利的:2011年,俄中關係已經提升到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當然,中國有很多的 “戰略夥伴”,但只有俄羅斯擁有全面戰略協作夥伴的地位,這是敏感的中國外交世界中的語言細節[5]。

  (二)俄中創新合作是中國的資金和技術優勢與俄羅斯基礎科學優勢的結合

  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俄羅斯仍然是具有相當實力的國家。在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於2014年7月18日聯合發布的2014年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 GII)排名中,俄羅斯在143個國家排名第49位。該報告還指出,俄羅斯的主要優勢在於教育(在高等教育居民覆蓋率、高校科學和工程學專業畢業生數量方面的指標較高);俄羅斯擁有較強的知識創造能力(居民專利和實用新型申請率高、相對較高的H指數)。

  俄羅斯面臨的難題是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率低。雖然官方公布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是一旦涉及使用,仍然優先考慮購買現成的國外技術[6]。

  全球創新指數對中國的創新發展狀況給予一個非常樂觀的評估,反映了中國在發展技術和科研投資方面的高水準,在143個國家中,中國排名第29位,比俄羅斯靠前20位。按照“創新效率”(創新投入與創新回報之比)和“知識和技術形式的創新回報”評價指標,中國在全世界排名第2位。另外,中國在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根據世界銀行的分類)中占第1位,而所有排在中國之前的28個國家都是高收入國家,另外還有21個高收入國家(包括俄羅斯)的這個指標低於中國。

  中國的資金優勢、人才優勢、組織優勢和技術優勢與俄羅斯的科學優勢、技術優勢在項目合作中可以實現互補,提高創新的總體水平。具體來說,中國尋求從俄羅斯引進高科技成果,其中許多技術都用於軍事或軍民兩用。與此同時,俄羅斯從中國引進相比西方國家、日本和韓國更便宜且容易得到的民用技術,如電子技術和高速鐵路。一方面,中國對俄羅斯科技成果的應用需求使俄羅斯獲得經濟收益,從而支持俄國內基礎研發;另一方面,這些技術也將促進中國技術升級,同時出口產品促進經濟發展。

  (三)俄中創新合作的機遇和挑戰

  國際合作最成功的例子是美歐之間作為軍事、政治盟友的合作。俄中兩國不是,也不打算結為盟友。雖然當前俄中關係經歷其發展的最佳時期,但是說兩國之間的競爭和不信任已經完全消除還為時尚早。俄中關係專家康斯坦吉納斯·安德里亞烏斯卡斯認為,兩國間的區域競爭,特別是中國對後蘇聯空間的滲透,成為發展戰略夥伴關係的主要障礙[7]。

  克服這些障礙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是促進兩國之間的人文交流。發展聯合科研項目是促進俄中學者流動的重要方式。不過,兩國科學家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其科研成果和出版物的具體承認問題。此外,雖然俄羅斯和中國正在努力開放各自的高校和研究機構,引進國外人才,但他們是否可以為引進學者提供一個足夠開放和有吸引力的工作環境,目前尚無定論。

  至於烏克蘭危機對俄中關係的影響,應該謹慎解讀。很明顯,中國無論如何不會與西方對抗。中國對待烏克蘭的官方立場是平衡的:中國雖然不支持針對俄羅斯的制裁,但一再強調尊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8]。

  與西方關係的進一步惡化,不利於俄羅斯國內的科技發展。因此,快速解決烏克蘭政治危機和恢復與西方的關係(至少恢復至危機前的水平)符合俄羅斯的利益。俄羅斯學者對與中國進行合作很感興趣,但前提是,與中國的合作將增加俄羅斯對外合作的機會。如果俄羅斯“向東看”成為俄羅斯與西方合作的對立面,則對科研無益。只有與所有合作夥伴進行合作和相互支持,才能產生更多的創新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