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如何看待俄羅斯經濟“向東看”?

http://www.CRNTT.com   2015-03-14 11:39:44  


 
  李傳勛(黑龍江大學俄羅斯研究院研究員)

  2014年以來,由於美歐的多輪制裁及油價下跌等因素,俄羅斯經濟遭遇嚴重困難,為擺脫西向的困境,俄採取“向東看”戰略,加強與亞太國家的經貿合作,中國作為主要合作夥伴的地位進一步上升。

  實際上,加快遠東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早已是俄羅斯的既定因素,“向東看”不過是新形勢下的新提法。早在葉利欽執政時期,俄聯邦政府就於1996年4月15日批准實施了《1996~2005年遠東和外貝加爾經濟和社會發展聯邦專項綱要》,當時就提出要加強與亞太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使遠東經濟與亞太地區一體化。此綱要於2002年又進行了修訂,將執行期限延長到2010年。

  鑒於該綱要因所需資金不到位而執行情況不佳,考慮到俄羅斯將於2012年9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主辦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上日程,俄政府再次對綱要進行修訂,更名為《2013年前遠東和外貝加爾經濟和社會發展聯邦專項綱要》。這一綱要實施所需大部分資金由聯邦預算撥付,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但遠東地區的生產和社會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太多,聯邦財政也無力全部包攬下來。現在看來,這個綱要基本上也是不成功的。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使俄經濟遭受重創。在美歐經濟低迷之時東亞國家保持了平均3.5%的增長率,中國和印度的增幅則超過8%。俄決策層更堅定了使其東部地區經濟與亞太地區一體化的決心。2009年12月28日,俄聯邦政府批准了《2025年前遠東和貝加爾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第五部分專門闡述遠東各聯邦主體與中國東北各省和蒙古國的邊境合作以及與東北亞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

  2012年5月21日,普京批准設立遠東發展部,進一步表明遠東的發展已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普京強調指出,遠東和外貝加爾在俄羅斯的發展中始終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為使這片領土變成國家繁榮和強大的重要因素,應保證該地區穩定快速的發展。

  2013年3月29日,俄羅斯聯邦《遠東和貝加爾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國家綱要》由聯邦政府批准實施。此綱要的目標一是為遠東地區的加速發展創造條件,二是改善遠東和貝加爾地區社會和人口形勢。

  可以說,俄羅斯經濟發展的戰略重心是在歐洲,但在俄歐經貿,特別是能源合作發展空間受限的情況下,將戰略重心東移也是俄羅斯長期以來一直在實行的既定國策。現在,在西向的發展受限且短期內難以改觀的形勢下,俄羅斯實施“向東看”戰略,加大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國家的經貿合作力度,是被迫作出的必然選擇。

  俄羅斯遠東的經貿合作夥伴主要是中、日、韓三國。俄日之間橫亘著領土爭端,日本又參與了對俄的制裁,短期內看不到日本積極參與遠東地區開發的前景。中國市場廣闊,資金雄厚,無疑是俄羅斯寄予厚望的合作者。

  在美、歐、日等主要西方國家紛紛對俄制裁及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下跌的雙重打擊下,資金外流、盧布貶值、通脹加劇的俄羅斯已陷入困境且脫困的選擇有限,俄在經濟上只能更多地倚重中國。在這種情況下,俄在對華經貿合作中可能會開放更廣的領域,提供更多的合作項目,降低談判的要價和條件等。這無疑給中國企業開展對俄合作帶來更多的機遇。2014年5月久拖不決的中俄天然氣東線管道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9月雙方簽署協議由俄方向中方出讓萬科爾油田10%的股份,這些進展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取得的。

  然而,在國際經貿合作中,有機遇也有風險,機遇和風險往往是相伴相隨的。西方對俄制裁的主要目標是金融業和能源業。俄大型銀行在美歐市場的正常貸款遭遇封殺,多家大型能源企業所需的勘探、開採設備供應渠道被阻斷,導致石油產量和出口量下降。俄央行為抑制通貨膨脹2014年4次加息,企業融資成本提高及石油收入的減少造成公共財政投資萎縮,資本外逃導致私人資本的投入遞減,多個因素叠加造成俄經濟下行。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公司2014年10月17日將俄信用評級從Baa1下調為Baa2,維持對俄經濟前景的“負面”展望[10]。上述情況導致俄外經企業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使它們在對外經貿活動中喪失償付能力,從而提高了與它們合作的外方夥伴的商業風險。

  另一個風險源自俄遠東投資環境不佳,最突出的問題是法制環境較差。應當說俄羅斯的法律正在逐漸完善之中,但仍不夠健全,而更大的問題是法律法規變動頻繁,執法過程既不透明又不規範,連俄羅斯本土企業都疲於應付,外國投資者更是無所適從。司法腐敗由於各種利益集團和黑惡勢力的介入而更加嚴重,行政和執法人員索賄受賄、徇私枉法大行其道,人生地不熟的外資企業往往深受其害。高額稅收及其他不合理收費更成為外企的沉重負擔,政府行政低效、辦事程序煩瑣也是投資環境中的頑疾。

  正是因為俄遠東地區的投資環境不佳,蘊含著較大的風險,儘管近年來中國對俄投資規模有所擴大,但除了像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國支線以及2014年5月達成協議的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這樣由兩國中央政府主導並提供擔保的大項目外,鮮有其他大項目成功的範例。

  在評估俄羅斯投資環境時,要考慮俄羅斯對地緣政治和國家安全的高度關注。著名遠東學者В.Л.拉林教授曾撰文指出:“俄羅斯已經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嚴肅對待遠東地區對中國的依賴問題,但不像在20世紀90年代或21世紀最初幾年那樣,主要指控中國的領土和人口擴張,而是強調俄羅斯亞太地區的糧食、能源和生態安全。”[11]遠東著名經濟學家П.А.米納基爾院士雖不認同中國對遠東地區搞領土和人口擴張,但也認為中國人“一點一點地”滲透到遠東經濟中,遠東淪為中國的“原料基地”及中國進口俄大量原料資源使俄遠東經濟結構“更加低級化和原料化”[12]是遠東面臨的現實威脅。正是由於對經濟安全的擔憂,遠東政界和學界一些人士主張對外經貿合作不能把雞蛋裝進中國這一個籃子裡,還要引進日韓等國以平衡中國對遠東的影響。例如,俄薩哈林州州長А.В.霍羅沙文和俄地區發展部遠東市場研究所所長В.К.扎烏薩耶夫在他們合寫的專著中就指出:在毗鄰的中、日、韓三國中側重與中國合作“從商業效果來看是最有利的,然而它含有很大的地緣戰略性風險,因此,遠東的對外經濟政策應當不單是著眼於目前的效果,而是要考慮俄羅斯的長遠利益,利用與所有毗鄰國家及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合作的好處。”[13]

  在遠東社會精英人物對中俄合作懷有如此疑慮的情況下,認為俄羅斯在“向東看”的戰略下會毫無保留地向中國敞開市場和投資領域的大門,中俄經貿合作會迎來大發展的“熱潮”恐怕是不現實的,中俄區域合作仍將是一個機遇和風險並存的、艱難而曲折的過程。

  2014年4月,俄遠東發展部制定了超前經濟發展區規劃草案,擬在遠東聯邦區9個聯邦主體中設立23個超前經濟發展區。2014年8月,首批設立14個超前經濟發展區的規劃已上報總統批准。有關遠東超前經濟發展區的法案也處於立法過程中,根據該法案,將對入駐超前經濟發展區的企業在稅費徵收和土地使用等諸多方面提供較大優惠。這一舉措將為中國企業帶來新的機遇。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應關注這一動向並引導有實力的中國企業採取積極穩妥的態度,不失時機地進入俄遠東的這些新型經濟特區投資興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