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如何看待俄羅斯經濟“向東看”?

http://www.CRNTT.com   2015-03-14 11:39:44  


 
  郭連成(中國亞洲太平洋(601099,股吧)學會副會長、中國新興經濟體研究會副會長,遼寧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東北財經大學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9]

  烏克蘭地緣政治危機形成了錯綜複雜的俄羅斯與烏克蘭、俄羅斯與美歐的關係,特別是使俄烏關係極度惡化,由此引致美國和歐盟在政治外交上聯手合圍俄羅斯,並對俄輪番實施經濟制裁。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俄羅斯採取積極姿態,進一步拉近中俄關係,使兩國政治關係和經貿關係得以快速提升,各領域的經貿合作,尤其是大項目合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新形勢下中俄新型經貿合作關係的發展及其特點

  綜觀中俄經貿合作的發展,可以看到,兩國經貿合作經歷了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由低水平到高水平、由磨合期到長期穩定發展期的發展軌跡。目前正處於經貿合作規模大、發展速度快、發展水平高和長期穩定發展的時期。應當說,這是中俄兩國經過長期不懈努力、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難才取得的來之不易的合作成果,也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發展進入新階段的一個重要標誌。由於美國和歐盟對俄實施經濟制裁,迫使俄羅斯經濟“向東看”,並積極尋求與中國的深度經濟合作。這為中俄兩國經貿合作關係的快速提升帶來了新機遇。本文對中俄新型經貿合作關係發展及其特點的考察,正是基於以上的認識和考量。

  總的來看,新形勢下中俄新型經貿合作呈現雙邊貿易、科技和大項目合作、區域經貿合作三大合作領域齊頭並進和共同發展的特點。

  1.中俄雙邊貿易在多元化和互動中快速發展,構成了兩國“新的經濟合作特質”。蘇聯解體俄羅斯獨立後,中俄貿易額1992年為58.6億美元,到2001年才超過百億美元,達到106.7億美元。兩國貿易額從58.6億美元到超過百億美元用了十年的時間。而從2003年開始,中俄兩國經貿合作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2003~2012年的十年間,兩國貿易額從157.36億美元猛增至881.6億美元,到2013年達到了888.43億美元。預計2014年中俄雙邊貿易額會超過900億美元。在2014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關於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

  階段的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聯合聲明》)中提出,努力推動中俄雙邊貿易額在2015年前達到1 000億美元、在2020年前達到2 000億美元。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馬特維延科明確指出,這一目標是“絕對可行的”。她認為,通過貿易多元化和互助合作等途徑實現這一目標,“絕對是兩國貿易互動中一個新的經濟合作特質”。我們認為,這個目標的確定,一方面是基於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美國和歐盟因烏克蘭地緣政治危機而對俄實施經濟制裁,促使中俄關係更加走近,從而會極大地促進中俄雙邊貿易的快速發展。

  2.中俄科技和大項目合作取得令世人矚目的突破性成果。在科技合作領域,長期以來,經過中俄雙方的共同努力,兩國在科技領域的合作不斷拓展並日益深化。現今俄羅斯在遭受美歐制裁而面臨困境的情況下,積極尋求並進一步強化與中國的科技合作。在2014年5月兩國簽署的《聯合聲明》中明確提出,提高高新技術領域合作的效率,開展和平利用核能、民用航空、航天基礎技術研究、空間對地觀測、衛星導航、深空探測和載人航天等領域的合作。要進一步深化科技交流,開展具有前景的聯合研發。

  在能源和高鐵等大項目合作領域,中俄兩國取得的突破性合作成果不僅令國人有些始料不及,而且更令西方驚羨不已。從能源領域看,2014年5月21日,中俄兩國簽署了《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石油”和“俄氣”公司簽署了《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這個“天然氣大單”合同總金額為4 000億美元,累計合同期30年,是迄今為止中俄經貿合作的一筆特大項目。按合同的規定,俄羅斯自2018年起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加,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的規模。至此,中俄兩國持續10多年未果的天然氣談判終於塵埃落定。西方媒體稱:“在受到美國和歐盟制裁的當下,這一天然氣合同對普京來說就像得到了‘飯勺’”。而對於中俄第二輪天然氣供應協議,即每年向中國供應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合同期為30年的西線天然氣供應協議,目前兩國也已經簽署了《關於通過中俄西線管道自俄羅斯聯邦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供應天然氣領域合作的備忘錄》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關於經中俄西線自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框架協議》。到東西線兩個協議真正落實時,中國每年要從俄進口680億立方米天然氣。中國將成為俄羅斯的最大天然氣買家,從俄進口天然氣約佔中國2020年前消費總量的17%。關於能源領域其他大項目的合作,《聯合聲明》中規定,進一步深化石油領域(包括原油勘探和開採在內)的一攬子合作,以開發俄境內煤礦和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等方式擴大煤炭領域合作,在俄建設新發電設施,擴大對華電力出口。馬特維延科認為,俄羅斯和中國在能源合作開發方面的突破性協議將確保兩國形成一種特定的“能源聯盟”。

  中俄在高鐵領域的合作前景也令人樂觀。美歐對俄羅斯實行制裁後,俄羅斯對與中國開展高鐵項目的合作給予積極回應。中國國家發改委、中國鐵路總公司與俄羅斯交通運輸部和國家鐵路公司於2014年10月簽署了高鐵合作備忘錄。中俄雙方將合作建設“歐亞高速運輸走廊”莫斯科—北京高鐵項目。該高鐵路段全長7 000多公里,據估算總投資額高達1.5萬億元人民幣。2014年10月14日中俄總理第19次定期會晤發表的聯合公報稱,兩國應確保在優先實施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上開展全面合作。

  3.中俄新型經濟合作更加注重兩國毗鄰地區的開發和合作互補性,區域經濟合作取得重大進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聯邦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2009~2018年)》的正式簽署,標誌著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東部地區的經濟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俄羅斯實施東部開發新戰略的基本出發點,是借助中國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之機,促進俄東部地區開發和經濟社會發展。而積極參與俄羅斯東部開發和合作,對中國經濟發展,尤其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具有現實意義。俄羅斯東部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雄厚的科技實力與中國東北地區對俄資源、技術的需求,以及與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巨大市場,形成了較為明顯的互補關係。規劃綱要中具體規定了中俄兩大區域的200項重點合作項目。其中,俄羅斯承接了涉及能源、交通、木材加工、采掘業、漁業、農業等傳統行業的89個項目,為中國東北地區的發展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供應等保障;而中國東北則承接了能夠發揮東北地區重工業優勢、滿足俄遠東地區工業發展需要的111個項目,主要集中在采礦業、電力行業、木材加工業、農產品生產及加工、裝備製造業等領域。從總體上看,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東部地區的合作領域正不斷從石油、煤炭、森林采伐和林木加工、農業種植等資源開發領域,向航空航天、核能、軍工、電力、環保、機床、造船、重大裝備製造等高科技領域和現代化裝備製造領域拓展。在西方對俄實施經濟制裁的背景下,中國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與俄羅斯的東部開發新戰略會更加互有需要、互相借重,形成一種互動發展的新態勢。

  (二)新形勢下中俄經貿合作關係快速發展的正負效應

  綜上所述,中俄雙邊貿易、科技和大項目合作、區域經貿合作碩果累累,兩國經貿合作出現了近些年難得一見的新景象。我們認為,中俄經貿合作關係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全方位推進,當然,也不能排除俄羅斯為擺脫美歐制裁的困境而強化與中國更廣泛經濟合作的因素。因此,對近期中俄經貿合作關係超常快速發展的效應及其影響應作具體分析。

  總的來說,積極效應和正面影響至少有兩個方面:

  一是有利於鞏固並進一步推進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發展。眾所周知,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已同普京總統會面十次。用俄羅斯駐華大使傑尼索夫的話說,“俄中關係現處於歷史最好階段,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正穩步發展,兩國元首會晤從未如此密集”。2014年5月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簽署的《聯合聲明》,標誌著兩國關係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而經貿合作則是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支撐,也是這種夥伴關係進入新階段的主要推動力量。正因如此,2014年11月9日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在北京會晤時一致認為,兩國要不斷增進政治和戰略互信,不斷擴大和深化全方位合作,大力推動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為此,要使新形勢下的中俄務實合作領域更廣、更緊密。雙方要加強能源合作,如期推進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盡快啟動西線天然氣項目,積極商談油田大項目合作,探討核電、水電合作新項目;加強高鐵、高技術、航天、金融等領域的合作。

  二是有利於快速提升中俄經貿合作水平,使其再上一個新台階。毫無疑問,俄羅斯經濟“向東看”和新形勢下中俄更加緊密的經貿合作,不僅將雙方經貿合作推向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和新高度,而且也使兩國經貿合作中多年未能解決的一些問題迎刃而解,如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談判持續了10餘年卻難有進展,而西方對俄實施經濟制裁和中俄經貿合作由此深化則催生了談判的成功。能源領域其他大項目合作和高新技術等領域合作項目的推進和陸續啟動,都對中俄經貿合作關係的發展和水平提升產生了實質性影響。

  至於新形勢下中俄經貿合作關係超常快速發展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能源領域的大項目合作會使中國面臨一定的風險。天然氣管道建設需要巨額資金,僅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俄境內的“西伯利亞力量”輸氣管道(全長3 968公里)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就需要投資550億~700億美元。這對資金短缺的俄羅斯有相當大的壓力。如果由於投資不足而拖延工期,自2018年起通過這條管道向中國供氣的計劃就會落空;中俄兩國以前簽訂的石油合作協議油價明顯偏高,因而國際油價大跌,可能會使中俄石油合作遭受低油價的衝擊。

  二是中俄經貿合作的超常快速發展會增加兩國經貿合作的不確定性。特別是面臨美歐對俄羅斯制裁和國際油價下跌(俄羅斯財政部部長西盧阿諾夫指出,因為美歐制裁,使俄每年損失約400億美元,而由於油價暴跌了30%,俄每年的損失在900億~1 000億美元),以及國內消費需求降低的多重困境,俄羅斯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在這種情況下,要使中俄雙方已達成的協議和簽訂的合同如期順利付諸實施,對俄羅斯有相當大的難度。

  有資料顯示,今後幾年俄羅斯將面臨經濟衰退的巨大挑戰。預計俄2014年的經濟增長率僅為0.3%~0.5%。2014年12月2日世界銀行發表的俄羅斯季度經濟報告顯示,2015年俄經濟增長率接近為零。俄羅斯央行甚至預測,俄經濟今後將陷入三年的停滯期。這對快速發展的中俄經貿合作尤其是高科技和大項目領域的投資合作會產生不利影響,使兩國經貿合作的不確定性增大。

  (三)兩點思考

  1.中俄經貿合作關係發展到目前的程度和達到目前的水平,從根本上說,是中俄兩國政治經濟關係長期穩定發展的結果,是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產物。只不過是由於烏克蘭地緣政治危機導致的俄烏關係惡化,以及由此引致美歐孤立制裁俄羅斯,特別是對俄輪番實施經濟制裁,迫使俄為擺脫困局而與中國走近,才加速推進了本已快速發展的中俄兩國全面合作關係的進程,不僅使“兩國關係達到前所未有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的高水平”(普京語),而且極大地推進了中俄經貿合作關係的進一步深化。中國作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得以繼續鞏固。

  2.任何雙邊經貿合作都存在一定的風險,中俄經貿合作也概莫能外。尤其是在美歐對俄實施經濟制裁背景下,中俄經貿合作在獲得超常快速發展的同時,其風險性也在增大。因而兩國經貿合作還須“悠著點”,解決好新形勢下經貿合作的“度”。總之,中俄新型經貿合作關係的快速發展,一是要以互利互惠、互利共贏為基礎;二是要特別注重風險的防範和有效規避;三是要給兩國經貿合作留有一定的回旋餘地和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