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前穩定物價面臨哪些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1-07-15 08:22:24  


  中評社北京7月15日訊/從短期看,負利率、高投資、資源價格管制和高房價推高物價漲幅,影響宏觀經濟穩定運行;從長期看,這些因素也成為“十二五”期間轉變發展方式的突出障礙。上海證券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張前榮文章如是說。

  文章分析,1.負利率導致貨幣政策實施難度增加。從利率角度看,中國當前的貨幣政策尚屬寬鬆。但自2010年2月份以來實際利率一直為負,已經持續17個月。從更長的歷史數據看,自2003年經濟高速增長以來,中國實際利率為負的時間為56個月。

  負利率的長期存在帶來諸多不利影響,一是使中低收入者的實際利益受損,促使高收入者減少銀行儲蓄,加大對房地產等收益較高資產的投資,進一步推升資產價格,進而增強公眾通脹預期和推高物價;二是負利率意味著借貸成本較低,促使投資快速增長,拉升投資品價格;三是負利率使居民和企業儲蓄存款活期化傾向明顯,貨幣流通速度加快,對價格上漲產生較大影響。

  2.投資過快增長拉動物價上升。投資的快速增長拉升物價,從歷史數據看,CPI對固定資產投資是滯後指標,CPI漲幅一般滯後於固定資產投資1-2年。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實施了4萬億投資的刺激政策, 2010年CPI上漲3.3%。進入2011年以來,中國投資仍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1-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8%,隨著今年後期新開工項目的增加和保障房建設的快速推進,預計後期投資增速仍維持高位,因此,今後一段時期物價還存在上漲壓力。

  3.資源價格管制使中國的隱性通脹壓力較大。中國資源價格基本上是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只反映了資源開發成本,沒有全面覆蓋環境破壞成本和安全生產成本,致使資源價格偏低,造成國內的隱性通脹壓力。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