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控制物價應加強針對性和有效性

http://www.CRNTT.com   2011-08-20 08:41:48  


  中評社北京8月20日訊/上海證券報日前發表特約撰稿人梁達文章表示,與以往相比,本輪物價上漲呈現新特點,治理難度加大,應加強針對性和有效性。

  本輪物價上漲不同於以往的主要表現

  文章分析,1、食品價格充當了漲價的首要推手。

  國家統計局在計算CPI時,食品權重為34%,其次是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占14%,居住占比為13%,交通通訊占10%,醫療保健個人用品占10%,衣著占9%,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占6%,煙酒及用品占4%。由此可以看出,食品類支出占CPI的比重最高而糧食價格走勢成為影響國內CPI走勢的主要因素。

  今年以來,由於旱災等因素影響,推高了食品價格。國內外一系列複雜因素,以及豬肉等農產品價格的周期性、季節性波動,共同推動了此輪物價上漲,出現了物價漲幅持續攀高的局面,也大大增加了治理的難度。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CPI同比上漲6.5%,創下了36個月來的新高。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4.8%,影響CPI上漲約4.3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上漲56.7%,影響CPI上漲約1.46個百分點。從數據可看出,與以往多輪物價上漲一樣,食品價格充當了漲價的首要推手。

  2、輸入型通脹特征明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高助推相關產品價格上行。

  今年以來,由於石油、煤炭、有色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寬幅震蕩並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導致國內基礎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帶動相關產品價格齊漲共跌。與石油價格走勢密切相關的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業、化學纖維製造業、橡膠製品業、塑料製品業同比累計漲幅分別為10.9%、15.7%、10.5%和18.4%,同期化工類原材料購進價格累計上漲18.9%;與有色金屬相關聯的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產品價格累計上漲26.5%,同期有色金屬原材料購進價格上漲30.0%。

  儘管目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落,但仍處於高位,輸入型通脹並未減輕。而後期中國仍將面臨複雜的外部環境,輸入型通脹壓力有加大的可能性。輸入型通脹具有不可控性,如果美國推出新一輪寬鬆措施,美元超發可能再次助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