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粵港合作 不忘良性競爭

http://www.CRNTT.com   2009-07-25 13:16:57  


粵港合作中有競爭,有利於長遠發展。
  中評社香港7月25日訊/廣東省副省長萬慶良率領珠三角9市領導來港出席粵港合作第13次工作會議和《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交流會,陣容龐大,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和幾位官員接待了代表團,特首曾蔭權出席了交流會並致辭。此舉被認為掀起了新一波粵港合作的高潮。《文匯報》今天爲此登出羅廣益的文章,強調“粵港合作不忘良性競爭”。文章内容如下: 

  金融海嘯衝擊之下,不少珠三角港企業績下降,港商情緒低落。但隨著內地公布了上半年經濟增長率高達7.1%,以及廣東對落實《綱要》決心凸顯,配合這次萬慶良率團來訪,令粵港經濟大融合成為一個更突出的主題,對推動兩地更進一步合作起著重要作用。

           速建立強勢立足點 

  香港經濟雖屬外向型,但隨著內地經濟發展對世界的影響,香港背靠內地,經濟發展模式向內地傾斜是十分自然的事,與廣東發展更深入的經濟關係也勢在必行。這從30年前港企以廣東作為他們北上發展的首選地已得到印證。雖然香港與內地社會制度不同,但在粵港經濟越來越密不可分的情況下,未來兩地經濟勢必一體化。粵港經濟更快走在一起,也令南中國經濟成為一股支持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廣東要落實《綱要》,必然要調整全省的經濟結構,縱觀珠三角的分量,正是擔當重任的不二角色。因此,廣東選擇珠三角9市領導並由副省長親自帶隊到訪香港的舉措,明顯向香港傳達了一個清晰的信息:未來廣東與香港的經濟融合依然以珠三角作為重點區域,粵港經濟要取得雙贏,首先必須從珠三角再出發,才能找到一個最強的立足點。 

  回顧珠三角9市在廣東省發出《綱要》之後的動作,其實已看到這種趨勢早已在9市中形成共識,不少相關行動也正在進行,譬如9市不斷推行新改革發展方案、一些與港企合作的項目推展神速,都說明9市已經摸清了如何與香港合作的脈搏,表現了部署行動的積極、認真特點。

  這樣看,香港不應再掉以輕心,以免在與珠三角配合上處於被動位置。相信隨著9市領導完成行程之後,具體措施便會出爐。香港如何配合應盡快作出決策,主要應表現在硬軟配件的互動上。硬配件方面,應先從建構兩地交通樞紐入手,除了城際快鐵需盡快研究及付諸實施之外,兩地機場人流輸送政策也應盡快著手進行,以便為兩地經濟發展提供最方便的人流、物流支援力量。軟配件方面需要做的事情更多,政府不應局限在官員層面交流方面,而應以“紅娘”心態,積極為港企牽線,促使大量港企與9市甚至粵東西兩端具發展優勢城市群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譬如香港未來藉港珠澳大橋與珠海乃至粵西大片發展區的夥伴合作、香港與毗鄰的深莞惠互動、香港建立與五邑這個珠三角邊緣區的關係等,從而更快更有效地促動粵港經濟一體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