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兩岸南海政策差異大 需高度重視

http://www.CRNTT.com   2016-05-24 00:13:29  


 
  (四)台灣在南海爭端博弈中的邊緣性危機難以化解

  伴隨著中國大陸、東盟、美國三邊組隊逐步完成。誠然,台灣被排斥在三方角逐之外,既沒有主導權,少有發言權,但其何去何從仍備受關注,畢竟台灣還實際控制著太平島和東沙群島等。然而,事實上,台灣在南海爭端中的“影子化”趨勢似乎又難以扭轉。首先,台灣既缺少主權國家的法律身份,又受困於“一個中國”的擔憂,於是自然就失去了爭取南海權益的正當理由。一旦將南海問題訴諸法律途徑時,台灣的利益訴求便是投靠無門。其次,近年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漸次推進,東盟對台灣的經貿依賴程度有所降低,出現了“負相關”走勢。東盟對台灣可能更加肆無忌憚。最後,倘若兩岸關係在往後的發展中生變,也勢必會致使台灣可論述的空間受到擠壓。固然如此,但大陸也從未放棄爭取兩岸海洋合作的努力。有關南海爭端,大陸是主張台灣可在兩岸框架(“一中”架構)下進行表達其“主權”的訴求,而其他非政治領域議題均可不受此限制,可享有一定的生存與活動空間。可知,台灣要想挽救泡沫化的險情,惟有與大陸合作,才是明智之舉、也是可行之路。

  注釋

  ①馮梁、王維、周亦民:《兩岸南海政策:歷史分析與合作基礎》,載《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0年第4期,第8頁。

  ②趙國軍:《論南海問題“東盟化”的發展——東盟政策演變與中國應對》,載《國際展望》2013年第2期,第90頁。

  ③郭淵:《冷戰後美國的南中國海政策》,載《學術探索》2008年第2期,第54-55頁。

  ④江宏春:《美國對南海問題的介入及其政策演變》,載《太平洋學報》2013年第12期,第76頁。

  ⑤高聖惕:《論南海爭端與其解決途徑》,載《比較法研究》2013年第6期,第35頁。

  ⑥李克強:《打造責任共同體,中國會果斷回應南海挑釁》,載《京華時報》,2014年4月11日,第3版。

  ⑦方曉志:《對美國南海政策的地緣安全解析》,載《太平洋學報》2012年第7期,第50頁。

  ⑧盧芳華:《試析南海問題中的美國因素》,載《東南亞南亞研究》2009年第4期,第8頁。

  ⑨葛紅亮:《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評析》,載《外交評論》2012年第4期,第68頁。

  ⑩郭震遠:《台灣當局應對東海、南海局勢的政策分析》,載《中國評論》(香港)2012年第10期,第11頁。

  ⑪江宏春:《美國對南海問題的介入及其政策演變》,載《太平洋學報》2013年第12期,第78頁。

  ⑫郭淵:《冷戰後美國的南中國海政策》,載《學術探索》2008年第1期,第57頁。

  ⑬劉雪蓮:《奧巴馬政府積極介入南海問題的層次性動因分析》,載《國際觀察》2013年第4期,第40頁。

  ⑭宋燕輝:《兩岸南海合作:原則、策略、機制及國際參與研析》,載《台海研究》2014年第3期,第11頁。

  ⑮郭震遠:《海峽兩岸加強海洋事務合作的主要障礙分析》,載《中國評論》(香港)2013年第10期,第6頁。

  ⑯王公龍:《美國南海政策調整與兩岸南海合作的空間》,載《國際論壇》2011年第6期,第4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