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集中精力 解決民生經濟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0-07-02 10:59:19  


 
                    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據有關方面研究認為,“內地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把經濟增長基礎由投資及出口轉移至私人消費,對香港有較長遠的影響。香港作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有巨大潛力為內地提供各式各樣的金融服務。同時,香港特區亦具備充足條件向內地以至區內提供其他不同的服務,例如旅遊、醫療及高等教育服務等。”去年4月,國務院頒佈了關於上海建設“兩個中心”的意見,即到2020年上海將成為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滬港台三地的金融合作是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區域互動的重要部分和長期任務。新的經濟形勢在在提醒香港,港台經貿關係不能安於現狀,而要急起直追,進一步深化港台金融合作,優化和強化香港在兩岸金融中介的功能。

  事實上,香港金融市場化、法制化程度高;台灣金融開放早、國際運營經驗豐富,服務功能強;上海背靠內地廣大產業腹地,市場大、商機多、改革措施實際,有一定集聚輻射功能,是三地合作的聚焦點。不過,兩岸金融合作現時仍處在起步階段。相較之下,香港和內地金融合作已初具規模,累積了一定經驗,港資銀行遍佈內地,港人人民幣存款多達近700億元。因此,香港應充分運用本港金融平台的實力和便利,發揮“港台牽引”的作用,促進兩岸與本港的金融合作。

                    有效解決青年人就業問題

  不可否認,政改固然重要,但香港目前更緊迫的問題還在經濟民生。儘管今年本港經濟復甦強勁,但基層市民生活壓力仍大,特別是青年人的就業問題突出。根據統計處的數據,二零一零年一月至三月,十五至十九歲青少年失業率為百分之十八,二十至廿九歲組別約為百分之六。雖然青少年失業情況比國際金融危機時已有所改善,但社會上每五個青年人便有一人失業,不能不令人擔憂。隨新一批畢業生投入就業市場,青少年失業率將會再度上升,青少年失業仍是香港一大社會問題。

  筆者在多年前曾在香港報章撰文,提出四項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現再次提出,旨在拋磚引玉,共謀良策。當時筆者提的對策一:政府應制定長遠而進取的人力資源策略。一方面,實事求是地適當輸入專才,以配合創新科技和新經濟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繼續採取各種措施,如舉辦各種不同類型的就業或轉業的再培訓班等,幫助失業(尤其是青少年失業者)和受經濟轉型影響的人士,以及有需要的在職僱員,為傳統工商業提供高質素的人力資源。對策二:政府不應中止“對中小型企業特別貸款計劃”,而應繼續擴大這個計劃,採取更廣闊更優惠的政策貸款給中小型企業,或效法風險投資基金,直接入股扶持有前途的中小型企業。這既可幫助中小型企業渡過難關及協助發展壯大,又可維持就業,解決失業率高企問題(據報道,現有“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如常運作,繼續支援中小企業從貸款機構取得貸款)。對策三:政府應成立一個常設機構,專責幫助和培訓新移民,使他們盡快融入香港社會和具備在港就業的技能。應該看到,香港有些行業的職位,確實需要既了解內地情況,又會講流利國語的新移民來補充。對策四:政府應充分發揮香港作為“服務中心”的作用,從而使香港的金融、貿易、航運和服務行業進一步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職位。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