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金耀基:有大學方有大國

http://www.CRNTT.com   2011-05-10 14:16:34  


 
  這和內地完全不一樣。內地大學校長還是任命制,是上級部門委派來的,一些大學校長還被任命為行政官員。大學是國家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大學管理得好,可以轉到別的上面去,這不一定是壞事。問題是,制度必須保證大學校長懂教育,要有一種專業精神。像美國一般是從這個學校到另外一個大學去,基本上是在教育系統裡。大學校長出身去擔任部長的不是沒有,比較少。

  據了解,內地大學的官僚化傾向比較嚴重。例如,對於教育部搞的教學評估,大學非常有意見,但似乎沒有一個校長敢公開站出來反對,因為他們是上級部門任命的,體制決定了校長不是對下負責而是對上負責。

  這是制度造成的不好現象。制度應該有一些限制,使得這類問題不出現。我認為未嘗沒有一些可以改善的空間,比如說是不是在教育部決定任命之前,要有一些獨立的委員會,委員基本上來自不同的大學,讓教授也有機會參與。另外就是大學本身的一些委員會,是不是可以有一些建議權?

  世界是個大學

  大學校長全球遴選,說明香港中文大學最突出的特點:國際化。

  我們有一個基本前提,大學的知識是世界性的,不只是屬於中國的。因此一定要放開眼光,有國際化視野。

  大學教什麼東西,差不多全世界都相同,只是看誰的水準高。即使是中國文學研究也要有世界的視野。大學的全球性就表現在這些方面。

  跟國際接軌,是要跟世界上最先進的人和事接軌。不能說西方理論我們都不要承認,可能嗎?這是人類共有的東西,楊振寧拿了諾貝爾獎,也是在西方學術領域裡發展出來的。

  所以,不要小氣地說這是美國的、那是英國的,世界是一個大學。西方中古大學原來有一個世界精神,巴黎的教授可以到倫敦去,倫敦的可以到羅馬去。

  為什麼美國不容易沒落呢?最重要的是它有很多真正一流的大學。今天美國的大學仍然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而且數量最多,仍然在產生世界級的人才。

  美國大學的學生來自全世界,都是最好的學生,而老師又是世界性的。像哈佛大學,有20%多的教授是外來的。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美國的大學真正實現了學術是“天下公器”的理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