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吳仁寶:“天下第一村”的大家長

http://www.CRNTT.com   2011-11-20 11:20:01  


俯瞰別墅區
 
  隨著華西村在江陰市區等附近地段的房地產開發,華西中心村的村民甚至可以用“硬牌牌”去江陰買房子。“只要你的股金夠,你就可以買房買車,買多少也沒人管你。”

  上世紀60年代,鄰村的農民都還住著土坯草房,需要自己賺錢,自己蓋房子。而華西自1964年開始,“村裡搞規劃,拿出一塊地統一為我們家家戶戶建蓋了新瓦房,以舊房折價方式給村民。”第一次分房,家家戶戶都分到的平房,面積基本相同,在50平方米左右。

  1976年,全國在自然災害和政治風波中一片哀鴻,而華西村民則喜氣洋洋地搬進了兩層的排樓房。“按人口分配,每戶樓上樓下2-4間房。”1988年開始,華西村民分年分批住進了價值不同的別墅住宅,價格在12-50萬元不等。

  現任村黨委書記的吳協恩,他的住房是價值三四百萬的華西村最豪華的別墅。這是2001年吳協恩領導的寶昌公司盈利為村企業最高之後,村裡獎勵給他的,“他家一個浴缸就要幾萬塊錢”。

  2000年後,“村裡首次為村民提供13幢外型各異、價值在150萬左右的豪華歐式別墅;2003年又添40幢類似別墅,價值170-200多萬。這兩次先入住的,大多數是村企業幹部,尤其新分的40戶都偏向現在正年輕的有經濟實力的村莊幹部。”

  如今在龍東湖一帶,1萬套別墅正在火熱建造中,這些別墅面向的人群是“大華西”村民以及村外人員,兩者價格有所不同:大華西村民因“大華西”發展需要價格為52萬一套,“大華西以外的人過來買,價格為300萬-400萬不等,是沒有個人產權的。”

  華西一村的田琴家,別墅剛剛整飭完畢,陳舊的桌椅搬到全新的別墅中顯得寒磣。田琴家本屬於華明村,她在向陽村的工廠上班,老公則在華西村聯防隊,並入華西村後,他們借錢買了這個房,裝修了下,算是安定下來了。華西村每年每人發300斤大米,350塊錢,“從並村後到現在已經發了幾年了,但是去年突然沒有了。”

  田琴買下這套房子的時候是16萬,“拆老房子抵了點,借了點,自己家裡的積蓄都搭進去了,還是嫌貴的。現在已經是五十多萬一套了。”他們家的老房子原本在龍西湖一帶,那裡如今成了華西最新的別墅區,因為面湖背山,算是華西村位置最好的房子了。“大部分中心村的幹部住在那裡。”

  一幢位於田琴家別墅前的老房子,房門號上還寫著舊地址“唐家基”。這是沒錢買別墅的郭家。郭家兩個兒子,大兒子搬進了新別墅,小兒子沒錢買別墅。“按照拆遷政策,他們收回了大兒子的房子,等待二兒子搬走。”同時華西村將收回的同處一幢的大兒子舊房出租給了外來工,生活起居上的衝突於是就開始了。“這樣就是逼著我們搬了,可是又沒有錢買別墅啊!”

  外來務工群體

  從安徽到華西打工的陶業的一家十多口人,蝸居在華西村70年代建起的兩層排樓裡。25歲的陶業和父親陶向軍都在華西鋼廠工作,每月2000元至3000不等的收入對這一家而言已經比老家的生活改善了許多。

  這些打工者一般租住在村裡的老房子裡,每月的租金從兩三百到四五百不等,工作時間也是不分晝夜,很多是三班倒。相較而言,華西村的工人則只上白班。“一般本村的村民都是領導,廠長主任什麼的。”

  陶業一家都是被他的小叔帶到華西來的。自稱在華西已經打工十多年的小叔,其實也僅是華西村金塔賓館內的前台服務員。他們一家的居住區與中心村民的別墅隔著一條長廊,但是在華西這麼多年,他們從來沒有與華西村民打過交道,“不認識華西村的人,也沒有華西村的朋友。認識的都是打工的外地工人。”

  在華西實驗學校讀初一的陶飛翔已經意識到與中心村學生的差異,“初一一個年級有8個班,其中四班和五班都是中心村的學生,其他班級有些是我們外地來的學生,有些是外村的學生。但教課的老師是不一樣的。”

  對於這種村民和外來打工者的差異,吳仁寶曾這樣回答媒體:“可以這樣說,待遇是一樣的,也有不一樣的。所謂一樣的,我們工資是一樣的,甚至有些比本村工資高。為什麼會高?因為他的水平高,他的技術能力比較強。我們這裡要的工資,要靠勤勞、靠科學、靠水平才能得高工資。”

  作為一名外來打工者,已經步入幹部行列的華西村藝術團副團長王維楨告訴媒體:“反正老書記待我們是很好的,我們在這裡住的是賓館,那個幸福園裡就跟別墅一樣,敲鐘的那個地方,就跟別墅是一樣的。環境也很好,裡面其實就是賓館。我們其他人住在金塔。”

  在老書記的眼中,2萬多的大華西村村民,加上外來的3萬多打工者,只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要把大華西建設成為“新市村”,將華西變為一座城市,每個人都要為“華西大集體”添磚加瓦。

  一位華西村研究者認為,完全按照市場價格,外來工還是願意到華西打工,原因在於華西村有實力保證他們的收入。儘管他們和華西中心村人的比較差距很大,但是跟那些給私營企業打工的人比較,他們更加穩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