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吳仁寶:“天下第一村”的大家長

http://www.CRNTT.com   2011-11-20 11:20:01  


 
  退伍後吳協恩還是回了華西。2002年,吳仁寶與吳協恩商量村委書記繼任事宜。個性自我的吳協恩從之前無聲的反抗,轉為向父親放出狠話:“你要是讓我做這個書記,我就脫離華西村!”

  此後吳仁寶再沒有與吳協恩商討此事。及至2003年開村黨委會時,吳仁寶主動提出換任。吳協恩怕落到自己頭上,急忙推薦了另一人。但是顯然吳仁寶並沒有聽從他的意見,在推薦吳協恩的同時,還多說了幾句:“我的看法,最好得票率能夠集中一點,這可以體現每個黨員的素質,是否講黨性,是否講原則,是否講良心。”

  吳協恩心裡清楚,父親一定已經與幾個哥哥、村黨委主要人員都單獨商議過此事了。事實上,早在1976年,吳仁寶大兒子吳協東就成為村支部副書記,後任村長。1983年、1989年他的二兒子吳協德、女婿繆洪達分別進入村黨委班子,侄媳婦包麗君也開始執掌村、主辦會計業務。

  “選阿四是選對了人的。”趙毛妹事後感嘆。當時的吳協恩管理著華西村寶昌化纖公司,即華西村眾多企業中最為特殊的煙草行業,“他的公司每年都是效益最好的。阿四做人沉穩,不像老大說話沒有顧忌,亂來的。”據趙毛妹透露,80年代吳仁寶落選黨代表,是因為吳協東在老幹部中的口碑不好,影響了父親的選舉。“一個縣委書記,沒有當選黨代表,這在全國都是沒有的事。”

  吳協恩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坦言:“我在做書記之前對政治是不感興趣的,我負責抓經濟。有些理論還是做了書記之後才開始學起來。”初繼位的半年,吳協恩尤其不適應,“太多官話空話,我都不懂。我只知道低頭做事。”

  吳協平被稱為是4個兒子中最為“調皮”的一個。他與嚴父的故事也廣為流傳。其在華西村賓館負責期間,因為供銷員用了劣質醬油,被父親從總經理貶到廚房洗碗。如此故事,都成為吳仁寶在村中樹立威信的基石。由於吳的嚴苛,其多位子女都曾表露過:內心裡希望做個普通人家的孩子。

  有研究統計指出,“自1995年起,華西村黨委班子構成中吳仁寶的子女及家族共11人進入了村領導崗位。”從目前華西村的村黨委成員可以看出,41名黨委副書記中,以吳仁寶為核心的家族成員占據了二十多人。而華西集團八大公司負責人中,除了楊永昌是外來人員,其餘都是吳仁寶的嫡系近親。

  這些,或許從一個側面表明,外人想進入吳仁寶的信任系統,並不容易。一個曾被研究者引用的例子是,有一次,吳仁寶去查看金塔的工程進度,當時鎮土地所所長正和華西負責基建的隊長聊公事,見吳仁寶過來,基建負責人抽身離開。吳的第一反應便是,幾人正在背後談論他,於是問土地所所長:“你覺得XX(基建負責人)如何?”“他是你用的人,你應該比我更了解他,還用問我?”這樣的對話後不久,那位基建負責人就被降職。

  有學者認為,從村黨委改選的結果看家族權力的產生,總不免像外人一樣有改選是否真正合理、公正和民主的疑問。其實,深入其境,我們可清楚意識到:無論這個村的選舉過程是否民主公正,結果都可能完全相同。

  因為一方面在中國社會大環境中,家族成員作為村莊自治選舉的必然結果已經被不少研究所證實。華西村不會例外。推舉家族成員做集體的領頭人,從經濟學角度講,存在一個最小風險的道理。在鄉村熟人社會,人們一向排斥外人,不輕易相信外人,因為外人從來就被當作掠奪資源的侵略者;相反,人們對土生土長的自己人、家裡人有一種天然的親和與依賴,可以在共同利益意識中達成最低成本的社區整合。

  另一方面在華西村小環境內,普遍的報恩心態促成了村莊臣民對族長式人物的絕對敬仰和順從。“書記一家人都為村莊的富裕做奉獻”,這句話既是村莊老少皆有的口頭禪,也是他們依從權威領導的心理價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