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爭辯香港經濟競爭力

http://www.CRNTT.com   2013-07-18 08:27:50  


 
  M型社會

  香港立法會議員湯家驊很想念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創業故事,但令他遺憾的是,類似的故事卻越來越少。高企的房價無疑是擊垮香港創業精神,特別是年輕人創業、創新精神的一個重要因素。洛桑報告提出了香港競爭力下滑的幾個原因中,中小企業成本太高、創新活力不足、社會凝聚力下降等,都與高房價問題有緊密聯繫。

  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全球競爭力中心主任加雷利表示,競爭力排名靠前的國家和地區的共通點之一是充分支持中小型企業。長期以來,香港因低稅收和政府高效而形成了中小企業繁榮的局面。但在房價高企的背景下,稅收優勢迅速被抵消。據了解,香港一些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中,僅租金就高達30%~40%。另據官方統計,2005年至2012年,香港私人寫字樓租金上升了95%。梁繼昌議員觀察到,不少商業樓宇的老板,為了利用出租樓宇賺取利潤,寧可放棄經營業務,長此以往,“香港一向注重的創業精神和商業頭腦便會被消磨殆盡”。

  年輕人群體的創新和創業激情更是受到高房價的抑制。“提升香港整體持續競爭力”議案的立法會辯論中,一位曾住在政府公屋的議員提出,他當年的目標是盡快脫離公屋,而現在的年輕人卻希望盡快住進公屋。高琦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的副主任,據他觀察,從2008年以來,香港住宅的房價飛漲了50%以上,到達歷史最高點。

  羅勝強教授分析,香港房價已經到了“一個正常的人都沒辦法買得起樓的地步”,以往大學畢業生已算中產階層,但現在香港社會像是M型的結構,只有富人和窮人兩種,沒有中產階層了。他認為,房價太高主要影響中間階層,有錢人買樓主要進行炒賣,自住不多;對窮人也沒有什麼影響,因為反正都買不起。而對於有知識的年輕人,以前只要努力工作,就有機會買得起,而現在也買不起了。“買不起樓導致年輕人產生很強的挫折感,並由此導致對政府不滿,影響香港的政治氣候。政治氣候不好,自然會影響香港的競爭力。”

  背負挫折感的香港年輕人成了街頭運動的主力軍。香港本土成長起來的著名數學家丘成桐雖然欣賞香港大學生的公共參與精神,但他也表達了擔憂,認為香港大學生近年來過多捲入政治抗爭,反而忽略了本應放在首要的學習任務,如果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香港將會淪為二等城市。香港議員葛佩帆也觀察到,香港的年輕一輩缺乏拼搏和大膽嘗試的創業精神,近年越來越明顯地仇富和抗拒內地,有事事政治化的心態,這些情形都不利於激勵年輕人奮發圖強。

  洛桑報告提出,香港在教育方面應該多投入資源,推動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在學生無心向學和高房價為進入中間階層設置高門檻的情況下,向上流動只會越來越艱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