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爭辯香港經濟競爭力

http://www.CRNTT.com   2013-07-18 08:27:50  


 
  自由經濟與管治

  香港一向奉行自由市場的經濟模式,普遍認為這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之一,也是香港保持高度競爭力的基石。根據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排名,香港在經濟自由度上已經連續19年全球第一。但在最近的一系列爭辯中,政府管治和市場自由的關係成了檢討的中心話題之一。

  最近港府推出“限奶令”,規定出境只能攜帶兩罐以下奶粉。此外,港府還開始徵收房地產買方印花稅,以限制非香港永久居民在港購房。在經濟競爭力下滑的背景下,這兩項政策成了炮轟的對象。這些不必要的干預被林大輝議員認為是自我削弱競爭力的損招,他呼籲政府“必須立即停止做任何干預自由市場的傻事”。

  但針對港府管治的批評更多不是指向“做了什麼”,而是“未做什麼”。鄧家彪議員提出,“市場和政府政策並非完全對立,當市場失衡或市場發展遇到障礙時,政府便要‘出手’。”

  羅勝強教授也認為,即使在奉行自由市場理念的經濟體,政府也可以扮演較為積極的角色,尤其是在培養人才、鼓勵投資等方面。政府管治不到位正是香港競爭力下滑的一個主要原因。他舉例說,作為支柱產業之一的服務業,現在成本大幅上升,與港府沒有積極改變匯率政策有關。目前港幣與美元掛鈎的政策使得內地輸入的產品價格不斷上升。在美元波動較大,香港與內地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的時候,政府應當考慮是否用另外的方式確定港幣匯率,而不僅僅是與美元掛鈎。

  此外,在洛桑報告中,香港經濟競爭力的一大短板是排名第21的基建。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首是貿易物流業,占香港生產總值的1/4。貿易物流業對基建的依賴程度最大。但是近年來,香港的一些大型建築項目卻屢屢受到拖延。據有關數據,香港物流業龍頭地位早已被新加坡及上海超越,今年前兩季也開始落後於深圳。

  根據英國獨立航空業調查機構Skytrax2013年評審全球395個機場的結果,香港國際機場12年來首次跌出前三。目前正在論證中的香港機場第三條跑道的建設項目卻因為受到環保等議題的狙擊,而遲遲無法啟動。有議員在立法會辯論上提出,鄰近香港的深圳機場將在數年內建成第三條跑道,廣州的白雲機場明年也將啟用第三條跑道,這將使得香港機場的地位再度下滑。

  廣深高鐵香港段工程也是香港基建緩慢的典型例子。2008年立項時預算是395億港元,其間因為環保、拆遷等議題不斷提出,遲至2010年才最終通過撥款,預算費用增加到669億元。有議員指出,其中106億元是因拖慢開工所致。與此相比,里程5倍於香港段的廣深段高鐵早已於2011年底開通運營。

  議員林健鋒在立法會上質疑道:“香港有些人對各項事都不滿意,事事都加以批評,事事都不准人做,卻又未能提出實實在在的有效解決辦法,相信大部分香港人都不認同這種固步自封的態度。”據港府統計,回歸前,香港示威活動每天不足3次,到2005年,每天平均5.5次,但到了2012年,每天平均有20次。林大輝分析,港府不敢推出新政策和措施,“原因是怕得不到市民支持和業界響應,引起批評”。同樣的,葛佩帆議員也認為,“香港輸在內耗不斷,爭拗太多,事事越趨政治化,建設寸步難行。”羅勝強教授期待一個更強有力的港府,願意接受挑戰,能夠帶動改變香港的經濟結構,“夠膽量從根本上改變香港的基本經濟架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