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去香港書展看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3-07-17 15:06:46  


 
  內地書展以不同城市為運作單位,全由官方或“擬官方”經營操控,欠缺自由空間,這位作家不准請,那個議題不准談,加上出版社與官方權力糾纏嚴重,主題和內容便都傾斜於某些少數出版集團。而且,內地書展幾乎全部是“業界書展”,偶有對外公開的部分,亦搞得甚為馬虎,搞幾場大堆頭論壇,每人講幾句,便算了,現場攤位擺設更是或簡陋,燈火昏暗,通路不通,進去即感倒胃口,難以引發民眾的強烈興趣。

  至於台灣的書展,官方主導,民間操作,以招標形式委托不同的基金會主責策劃,每三或五年一換,基金會背後首腦是出版社老板,成員亦是資深文化人,本來非常內行,但一來文化人之間各有山頭,派系分明,不自覺地有了這群作家便沒有那群作家,開放度不足;二來則常擺不脫文化人的偏頗口味,從自身的閱讀取向出發統策書展,結果,活動內容往往狹窄而離群,變成”自己的書展”而不是大眾的書展,場面由是一年比一年冷清。

  香港書展則像茶餐廳,多元包容,高低並蓄,由專業的展覽策劃者包辦 logistics,這是港人強項,用最少的成本發揮最大的效益,再交由不同的文化和傳媒組織,例如《亞洲周刊》,策劃包羅萬有的演講活動。加上有自由精神打底,那麼,像茶餐廳有鵝肝也有牛腩河,香港書展亦有王安憶也有某某某,七天盛事,只要進場,總能如你所願有你所喜。

  書展七月,香港的夏天總夠熱鬧。

(二)最誠實的書展

  今年是第24屆香港書展,估計將有八、九十萬人次觀眾參與,而江湖一直傳說,其實早就超過一百萬了,只不過主辦單位故意把數字壓低,以免觸犯消防安全條例; 一百萬是一條分界線,在此以上和以下的防火安全措施極不相同,主辦單位精明,棄高取低,節省成本。

  江湖傳說向來只宜姑妄聽之,但不管是一百萬抑或八十萬再或六十萬人次,即使撇除了南來遊客,仍屬可觀,足以反映香港社會百態的某些側面。若純以人口比率計算,香港書展想必是兩岸三地最具規模和最有人氣的華文書展,這樣的活動出現於這樣的城市,到底傳達著什麼訊息?

  當然有人傾向從陰暗的角度出發評論,譬如說,只因香港根本沒有足夠的好書店,香港人始會於一年里的一個星期內擠去買書;又如說,只因香港人在平常日子里根本不買書也不看書,所以這一年的這一個星期,即使參觀書展,亦只是凑高興、看熱鬧,跟實質閱讀的關係不大;再如說,只因香港人跟書展主辦單位一樣的精明,香港出版社亦很靈活,這一年的這一個星期遂成為庫存書本的殺價催銷周,七折六折五折甚至十元一本,盡快出清存貨,賣的高興,買的更高興,買賣雙方各得其所,能賣出的都不見得是好書。諸如此類,都對香港書展的文化價值不太重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