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東亞奇跡對實現中國復興的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4-03-16 09:28:25  


 
  東亞經驗的第四條,應當說恰恰是我們的短處。由於從計劃經濟時代沿襲下來的戶籍制度一直沒有廢除和進行根本改革,中國的城市化長期以來走了一條農民進城離鄉不離土的道路,就是農民進城武務工之後,仍然不改變農民身份和保有家鄉的土地,城市戶籍也不對其開放。這樣往往是農民年輕時進城務工,年齡大了又返鄉種田。這種低成本的工業化、城市化道路在過去相當長時期內推動了中國的經濟增長,也幫助中國以成本優勢成為世界工廠。這也是至今很多人仍然對這個模式念念不舍的原因。但是,隨著新生代農民工越來越不準備返鄉,農民工的兩栖生存方式既造成了勞動力流動的巨大浪費更造成農民工及其後代的素質無法提高,同時也影響了農村規模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現代化,這條道路事實上已經走不下去。外出務工人員的流民化還造成了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現可融入的城市化市民化,已經成為中國今後最緊迫的挑戰。

  東亞經驗的第五條,更是我們的軟肋。中國的貧富差距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間,已經從世界上最平等的分布狀況變成世界主要大國中最不平等的國家。不考慮巨大隱性收入的存在,中國的基尼系數也已接近0.5的危險水平。中國以一個人均國民收入在是世界上排名在近百位的水平,已經開始消費世界上近一半的奢侈品。全球經驗表明,貧富差距懸殊的發展中國家幾乎都不能平穩實現現代化的轉變,必然伴隨著內部的劇烈衝突、社會動蕩和經濟折騰,這顯然應當引起我們的警醒。

  因此,進一步深入研究東亞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特別是借鑒他們成功經驗的後兩條,對於中國實現經濟趕超和民族復興,顯然就具有更加特殊的意義。

  作者簡介:華生,1986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是影響我國經濟改革進程的三項重要變革(價格雙軌制、國資體制、股權分置改革)的主要提出和推動者之一。

  來源:搜狐財經 2014-03-11 11:37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