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外交:新思維才會有新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0-11-16 11:13:39  


新加坡國大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11月16日訊/“無論從哪一方面說,今天的中國外交處於一個轉折點。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尤其顯著……不過,很顯然,越來越龐大的外交資源不會自動轉化成外交空間。如果搞不好,反而會走向反面。一旦中國的成長被其他國家視為是威脅,那麼它們就要用各種方式來擠壓中國的外交空間。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外交如果沒有新思維,不僅會浪費巨大的外交資源,而且也使得外交難有大局面。”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鄭永年的文章“中國外交:新思維才會有新格局”,詳細論說如下:

  中國包括經濟和軍事在內各方面的力量都在崛起,不僅其在國際政治所起的實際作用越來越大,而且國際社會也是這麼期望的。但令人不解的是,中國的外交格局似乎是受到越來越多的制約。尤其是今年年初以來,外交全方位面臨很大的連鎖壓力。在壓力之下,中國大多表現為抱怨和憤怒,處於消極的防禦狀態。儘管在一些領域也表現為強硬,但這些強硬的舉措往往引出相關國家更為強硬的反應。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如果外交處理不好,更有可能演變成為深度外交危機。

  連鎖壓力發生在中國和東亞、東南亞和美國的關係中。東亞和東南亞是中國睦鄰政策的重點,但是現在可能很少會有人真的相信,中國和鄰居的關係是和睦的了。今天,儘管中國和鄰居的經貿關係越來越緊密,但鄰居對中國的戒心和懷疑也與日俱增。一些國家擔憂中國崛起對他們負面的影響,另一些甚至恐懼於中國的崛起。於是,這些國家在努力和中國發展經貿關係的同時,就開始想方設法來預防中國崛起對他們所能造成的“威脅”。而中國各方面並沒有意識到鄰居的這種心態,因此沒有能夠從鄰居心理的角度,來考慮自己的外交關係和外交行為。結果,一些外交結局剛好和自己原來的設想相反。

  從朝鮮半島“天安號”事件發生之後,中國和亞洲的關係幾乎是一瀉千里,每況愈下。首先是和韓國的關係。在朝鮮問題上,世界上所有國家視中國站在朝鮮一邊。韓國和日本視朝鮮為威脅,對美國來說,這個威脅並非壞事,因為剛好論證了美國力量在亞洲存在的合理性。“天安號”事件之後,美、日、韓同盟的軍事戰略關係變得更加密切。之後,南中國海問題出乎中國意料地浮上台面。因為南中國海問題不容易解決,在今後的日子裡一直會牽涉中國諸多外交精力。和南中國海問題一樣,東海釣魚島事件是個老問題,同樣具有主權糾紛的性質。隨著日本國內民族主義的崛起,日本政府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會面臨巨大的挑戰,這反過來又會影響中日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