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霸權流失將使中國面臨更大國際壓力

http://www.CRNTT.com   2010-11-23 11:45:28  


新加坡國大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訊/“美國為世界所接受,是因為其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多方面的戰略優勢。但今天的中國除了經濟上的崛起之外,還沒有可以讓其他國家所接受的戰略優勢。”新加坡國大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撰文“美國霸權流失將使中國面臨更大國際壓力”如是说,文章分析如下:

  G20峰會的結果被廣泛地解讀成為19對1的勝利,即美國提出的有關規定貿易順差限額等動議沒有被通過。為了應對龐大的貿易逆差和增加國內就業,美國實行寬鬆貨幣政策,大量發行貨幣,來實際上消弱美元刺激美國的出口。美國的政策引起了很多國家的不滿,不僅僅是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也包括德國在內的出口大國。美國在G20峰會顯得很孤獨,因此就有媒體和評論家宣布,美國不再雄踞霸主地位。

  這種情況說明了什麼?這種情況傳達出來的最重要信息,與其說是美國霸權不再,倒不如說是世界經濟秩序處於轉型前的無序狀態。在今後很長一段歷史時間裡,隨著美國已經無足夠的能力維持世界經濟秩序,而其他國家還沒有能力來取代美國,世界經濟會越來越處於無序狀態。毫無疑問,這種情況的出現對中國意義非凡——無論從積極面還是消極面來說。

  很顯然,美國經濟霸權的影響力不再如日中天了。冷戰結束以來,隨著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美國儘管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並且在可預見的將來並不存在真正的競爭對手,其在世界經濟秩序中的影響力卻已經明顯開始下降。美國當然也是現實主義者,已經開始調整其他國家在世界經濟秩序中的地位,美國主導的從G7到G20的轉型就說明了這一點。美國也調整了中國等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權限的比重。但是G20畢竟不是G7。G7是以美國為中心的,美國可以通過各種機制,對其它國家施加莫大的影響力,從而讓G7體現美國的意志。G20則不然。在G20之內,各國不僅經濟體大小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政治制度和價值觀等等都不同。儘管G20處理的主要是經濟事務,但種種不同必然會影響各國間達成共識。當然,作為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也很難像G7時期那樣,勸說他國接受美國,或者簡單地把自己的意志加給其他國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