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剛門”豈能秘密地關閉

http://www.CRNTT.com   2010-12-21 13:41:00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訊/“李剛門”事件在過去了兩個月之後,不僅門內的一切仍舊諱莫如深,甚至連相關報道也幾近杳渺……民意持續的追問與關注,正在為網絡公民社會提供強有力的證據,但相關部門的低調與隱諱卻一再地羞辱著民眾的智商。東方網今天登載 資深媒體人士楊耕身的文章“公共的‘李剛門’不能秘密地關閉”:
 
  10月16日晚,位於保定的河北大學新校區的生活區內,兩名女生被一輛飛馳的轎車撞倒,一死一傷。肇事者事後若無其事,口稱“我爸是李剛”。這就是“李剛門”。時隔兩個月,那道被一輛車撞飛的身體所畫出的憂傷弧線,並沒有消失;那地上的血,還歷歷在目;那句“我爸是李剛”,也仍響在網絡深處。《別以為老百姓忘了“李剛門”》,這是中國青年報12月20日刊發的“一周輿情綜述”的主打標題。

  “請‘工作組’匯報54天來的‘李剛門’調查工作”。至12月18日,凱迪社區網友“人假虎威”發表的這則帖子已有84頁跟帖。根據媒體報道,10月26日,河北省省長表示,對河北大學校園內的交通肇事案要“依法嚴肅處理”,省委專門成立了工作組處理此事。為此,網友專門貼文敦請工作組“匯報工作”,澄清此案“不公開審理”的傳言是否屬實,“如果是,請給出理由!”在中華網社區、天涯社區、百度貼吧河北吧和石家莊吧,也有類似的疑問帖,很多網友掐著日子期待調查審理結果。網友“良栖”提醒:“別以為老百姓把這事搞忘了,大家記著呢!”

  沒有忘記,又豈能忘記,豈敢忘記!在事過境遷之後,當時那種網絡爭相以“我爸是李剛”造句的情形可能早已不再,那些圍聚在10月16日河北大學李啟銘校園酒後飈車肇事現場的人們,也可能早已在風中散盡。但這並不意味著,這起造成一死一傷的惡性事故便從此波平浪靜。網絡傳播的特點或許注定了它“喜新厭舊”的禀性,在更多信息不斷衝擊視聽的態勢下,人們或許難免會有一些選擇性遺忘,但“別以為老百姓忘了‘李剛門’”卻表明,時間可能會淡漠一切,但對良知與公正的訴求,仍將無數次把人們拉回悲劇的現場,進而讓民意永遠保持追問與關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