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的亞洲安全困境及其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0-12-28 09:29:47  


 
  第三,中國的選擇創造了中國本身和其它經濟體的互相依賴。蘇聯解體之後,中國沒有步其後塵,主要是因為這個選擇。中國和世界上的各個經濟體尤其是美國、歐洲和亞洲的經濟體之間,都表現出相互依賴的特性。經濟上的互相依賴盡管不能完全消除安全困境,但可以有效減輕安全困境。如果發生軍事衝突,那麼各國付出的成本和代價,遠較沒有相互依賴的情形高。不管怎樣,成本會促使各國趨於理性。

  因為和平的意識形態和政策主題,中國本身對國家安全困境的擔憂也並不很大。在國際面,能夠造成中國安全困境的主要是美國因素。但過去的數十年,中國有效地減少了美國因素所能導致的安全困境的惡化。除了經濟上的互相制約外,在其它很多領域,例如台灣問題、朝鮮半島問題等,中國和美國建構了很多溝通管道。此外,美國很多年裡的戰略重點在反恐戰爭,也是美國難以為中國構成安全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就是中國所說的“戰略機遇期”,中國利用這個機遇期,不僅發展自己的經濟,而且實現了相當程度的經濟“走出去”,尤其在東南亞國家。

中國的安全困境來自美國

  但是中國的安全困境最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是劇變。首先是周邊環境因素的急劇變化。在朝鮮半島,從“天安號”事件到近來的炮擊事件,情形每況愈下。和日本,東海油氣田和釣魚島問題由來已久,但撞船事件不僅使中日關系再次緊張起來,而且也正在導致日本對華民族主義的轉型,從長遠來說,對中國非常不利。在南中國海,越南等國對中國的擔憂日益加深,並開始採取行動,主要是邀請美國的捲入。實際上,在所有周邊問題上,已經呈現出一種大國政治化的趨向,對中國的戰略壓力劇增。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因素。一般說來,一個國家的傳統安全困境,主要來自另一國的軍事和戰略威脅。反恐戰爭改變了國際社會的傳統觀念。在很長時間裡,各國都把戰略的重點放在非傳統安全上,包括恐怖主義。但這些年的經驗表明,和傳統安全一樣,非傳統安全也勢必成為一種常態。美國已經意識到,反恐是一個長期的任務,不可能在短時期內有個結果;美國不能因為非傳統安全而忽視傳統安全問題。一旦美國戰略轉移到傳統安全問題,中國就立即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美國開始改變策略,從反恐戰爭中脫身,把其戰略移向今天美國傳統安全的中心,即西太平洋地區。較之中國,在傳統安全問題上,美國歷來就是一個行動導向的國家。日本民主黨鳩山政權試圖追求和美國較為平等的關系,美國輕易地很快使鳩山政權垮台,民主黨現在實行甚至較自民黨時代和美國更為緊密的安全戰略關系。美國又成功利用“天安號”和朝鮮炮擊韓國事件、釣魚島問題,強化美、日、韓聯盟;也利用南中國海問題“返回”東南亞。美國轉向傳統安全,必然加劇中國的傳統安全困境,也即被“圍堵”、“遏制”、“戰略威脅”等國際關系認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