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做好做強製造業對中國發展至關重要

http://www.CRNTT.com   2011-10-28 08:23:46  


中國要老老實實地把制造業做好做強
  中評社北京10月28日訊/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已有好幾年。現在,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都有來自中國的產品。但就此認為,凡中國製造就等於都由中國製造,那就錯了。很多時候,中國企業只是一個代工廠,離世界工廠還差得很遠,只能稱為“世界代工廠”。這次國際金融危機表明,沒有製造業的經濟是危險的。所以,中國要老老實實地把製造業做好做強。

  上海證券報發表該報首席編輯亞夫文章表示,為什麼要這樣說呢?一個最好的例子是德國。在本輪金融危機中,包括最近被過度放大的歐債危機和美債危機,出事的多數是製造業垮塌的國家,就連美國也是這樣。唯獨德國表現最好,不僅財政狀況好於歐元區其他國家,出口好於其他國家,就連就業也好於其他國家。這得益於其能夠吸納大量勞動力的製造業。

  反觀美國和英國的情況。英國現在基本上是一個玩“虛”的國家,主要依賴金融、教育及其他服務業。本來,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工業化國家,有扎實的製造業基礎,但到了20世紀初美國起來以後,英國就不行了,它的製造業占比越來越小。但英國人還玩得起,因為他們的科研與教育一直很強,再加上金融服務業占全球份額很大,因此,從全球分工來看,還能撐得起。

  但對一個國家來說,教育科研與金融服務業對就業人口的要求很高,能夠吸納的一般勞動力與技術工人比重很小,這就容易造成結構性失業問題。前不久英國倫敦出現的騷亂事件,跟這個國家扭曲的經濟結構和就業結構有關。尤其是青年人失業比重太大,這是一個教訓。

  美國的情況本來不應該像英國那樣,美國有廣袤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有3億多人口,又有很強的科研教育與市場力量,但現在也搞得一身債務,成了全世界背債最多的國家。問題出在哪里呢?可分析的地方很多,其中產業結構的扭曲與金融服務業的異化,造成了美國製造業的日漸衰落,結果便出現了嚴重的結構性矛盾。

  比如,最近越搞越大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就有兩個訴求,一是就業訴求,二是制裁“肥貓”訴求。這兩個訴求看似不相關,其實,往深處挖,都與美國的產業結構有關。自上世紀70年代後,美國等發達國家在所謂全球化和全球產業分工的浪潮下,把大批企業移師海外,結果是企業雖實現了全球資源配置和利益最大化,但國家卻出現了產業空心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