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媒體為何“炮轟”蘋果

http://www.CRNTT.com   2012-02-13 11:13:10  


 
  從蘋果來說,追求利潤只是一個因素。它的生存依賴創新。它除了必須維持極高的研發基金,還需要超高效率,極大的工作彈性,甚至一些唯手工操作才能達到的超高質量,這才可能立於不敗之地。而打造一個超級完美的產品,對類似喬布斯這樣的企業家,也已經不僅是追求利潤所能完全解釋的了。在美國本土,這一切都不可能同樣做到。

  全球化時代製造業的海外轉移,是一個經濟發展規律中的事情,不是奧巴馬勸就能勸回來的。當中國工資提高,工作會向更低的地區流動,大多不會流回美國。下一步就連中國都可能開始向國外轉移一部分產業。

  全球化其實很早就開始了。只是,發達國家自己的勞工問題,都是在近一百年中逐漸解決,以前更不會在意自己產品的海外製作者的境遇。是文明進程本身在推動公眾關注其海外工人的狀況,並促進改善。在這一波蘋果風波之前,不同的西方名牌產品,例如耐克鞋供應鏈的類似問題,也曾被西方媒體廣泛報道過。

  要求大眾關注國外低價產地的勞工狀況,這是西方媒體近年來一個持續的話題。

  消費主義盛行,源於“人”之難以克制的本性弱點,也越演越烈。即使真要抵制,最近成為焦點的蘋果供應商,它的客戶遠不止是蘋果。

  這不是突然而來對蘋果的圍剿,麥克.戴西早就在《美國生活》節目中,就做過一檔《史蒂夫.喬布斯的痛苦與喜悅》,根據他的親身經歷,詳盡報道了蘋果公司供應廠令人憂心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喬布斯一直是大眾偶像。他和蘋果公司一直宣稱有自己關注勞工的價值觀,這在蘋果公司的網站上都可以找到。可現在大家都看到,所謂美國做不到的工作彈性、低價,都在嚴重損害生產地的勞工權益,這是美國媒體一起開始向蘋果開刀的原因。

  《紐約時報》的報道,引用了蘋果內部人員的說法,使得接任喬布斯的蒂姆.庫克很生氣,他在公司內部向全體同仁發出回應。他認為,蘋果公司和他自己,“都遵循著自己的價值觀,關心全球供應鏈中的每一個員工”。那麼,喬布斯、他的繼承人蒂姆.庫克和蘋果公司,他們的價值觀是不是虛假的?如果我們去細究,庫克並沒有撒謊。

  隨著海外產業鏈成為常態,美國人也越來越關心產業鏈血汗工廠問題,所謂產業鏈,對方工廠大量是外國獨立工廠,實際上你管不著。針對這種情況,美國作為產品購買者,能夠努力的一個方向,就是督促本國的訂購終端。

  於是,在克林頓任總統時,他親自參與,於1999年成立了“公平勞動協會(FLA)”。這是非盈利組織,它集合一切可利用力量,包括企業、大學和民間組織等,一起致力於消滅全球範圍的童工和血汗工廠。當時針對的主要目標,是集中了此類問題的成衣業和制鞋業。FLA參照國際勞動組織標準,制定了對工作場所的各種規定指標。關鍵是,同意參加FLA的企業,不僅本身要受到制約,而且其供應鏈也在同樣標準下受到監督。FLA作為獨立的監督機構,有權對工廠做突擊檢查。

  的確,蘋果公司在改善產業鏈的人權狀況問題上,有具體的細節措施。例如,蘋果一直在發布自己產業鏈的“人權報告”,主動列出問題;事無巨細地明文要求,自己的供應商要承諾:員工的工作、生活環境要符合國際標準。

  兩年來,蘋果公司在FLA的協助下,具體“改善了數十萬名工人的工作環境”,兩年來培訓了100多萬海外員工,讓他們了解自身權利,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時能站出來申訴。據庫克說,在這方面,鮮有哪家公司做得更多更好。

  他說得沒錯,FLA日前宣布,蘋果公司從2012年1月13日起,已經正式申請,成為FLA的正式成員,向FLA提交了它的全部供應商名單,以供監督。也就是說,以後哪怕記者不調查,蘋果供應鏈中海外工廠的人權狀況、改進或惡化,也會不斷由FLA監督和公布。這樣主動加入FLA、去接受監督的科技公司,蘋果公司是第一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