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易中天:決不能再設“道德祭壇”

http://www.CRNTT.com   2012-03-01 15:20:44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
  中評社北京3月1日訊/“一個民族,如果只知問動機,不會擺事實;只知論陰謀,不會講道理;只知設祭壇,不會求解放,請問還能實現偉大復興嗎?”南方網今天登载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的文章《決不能再設“道德祭壇”——從“方韓之爭”說開去》:

一 問動機,是戕害了我們民族多年的惡俗

  關於“方韓之爭”,我的觀點一直很明朗,也很明確,從未改變:第一,方舟子有權質疑韓寒,其他人也一樣。第二,有權不等於一定要用。第三,如果作家在世,又不存在署名權糾紛,而且沒有過硬的證據,這種質疑,就涉嫌對作家人格的羞辱和誹謗。因此,本案是方舟子“正當權利的不當使用”。

  儘管如此,我仍然堅決反對質疑方舟子的動機。首先,沒有意義。代筆與否,是事實判斷。代就代了沒就沒,與質疑者的動機何幹?其次,無法證明。方舟子怎麼想,你咋知道?其三,自作自受。因為當你質疑別人動機時,你也成了質疑者。你問人家,人家當然也可以反問你:你“問動機”的動機,又是什麼?

  這就不好回答。因為但凡“問動機”,其實都是“設陷阱”。答案,則是預設好了的,不言自明的,可以心領神會的,比如:整怕了,風聲鶴唳吧?心虛了,反咬一口吧?沒招了,虛晃一槍吧?好嘛,疑神疑鬼,是虛弱;應對失措,是無能;倒打一耙,是無恥。故,問動機,不能給自己加分,只能減。

 然而眾多的腦殘,卻樂此不疲。因為有傳統。事實上,問動機,是專制統治的“祖傳秘方”,官場鬥爭的“常規武器”,階級鬥爭的“不二法門”。只不過,古代的問法叫“是誠何心”,現代的叫“想幹什麼”。預設的答案則有:你圖謀不軌吧?反攻倒算吧?沽名釣譽吧?別有用心吧?等等。統統都是“誅心之論”。

  誅心,是地地道道的惡俗。這種做法,心理陰暗,手段惡劣,而且戕害了我們民族兩三千年。如不連根拔起,徹底批倒,子孫萬代,將會受害無窮。

  這個話題,顯然已經與本案無關,但還得借此作為“藥引”。我想問,方舟子打假,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擁護?質疑韓寒,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贊成?就因為現在的造假,實在是太嚴重了。某些名家,因為字畫值錢,書稿好賣,就請人代筆,粗制濫造,批量生產,魚目混珠。這就豈止可以“質疑”,簡直可以“報警”。

  也許,這便是“方韓之爭”的時代背景:公眾對於造假,早已怒不可遏,忍無可忍,很希望“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也很希望能夠抓住一兩個“造假典型”,讓他把騙得的東西都吐出來,還要搭上身敗名裂,看誰還敢欺世盜名!

  這就是“殺一儆百”了。但恰恰是這似乎“很正當”也“很善意”的觀念,大有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