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製造業復甦是否會抑制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2-03-06 09:13:22  


 
  美國有異乎尋常的跡象,勞工的傲慢逐漸減少。華爾街在裁員,對金融業的清算還在繼續,而工人願意忍受長期工作,時薪沒有怎麼增加,兩國的低端勞動力可能在五年後發生競爭。中美之間的製造業成本差距依然很大,但總有縮小的一天。波士頓諮詢公司提出,中國工廠工人的成本2000年只有美國的3%,2010年提高至9%,2015年將會達到17%。該公司指出,從美元對人民幣升值(BCG預計年均增長率為4%)、運費、稅金及美國製造業生產效率的提高等因素綜合考慮,5年內“中國製造”的優勢將會不斷削弱。

  目前美國在中高端製造業上與日本等國競爭,很快就會在中端製造業上與中國競爭。今年1月份,美國製造業活動連續第30個月擴張,且擴張速度繼續加快。其中表現最為搶眼的汽車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去年在美市場銷量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分別達14%、11%和26%。美國汽車先與日本車競爭,驅逐重要的競爭對手。

  政治考慮使美國行政官員偏向製造業,就業成為美國競選的重中之重,奧巴馬總統因此呼籲國會推出立法給予在本土投資和增加就業崗位的企業以稅收優惠,同時擴大出口、加大投資,美國政府2013財年預算方案加大了對製造業研發和貿易促進機構的撥款力度。

  一系列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美國2010年商品出口總額僅次於中國,高於德國和日本。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在過去20年間美國製造業出口一直穩步上升,2011年出口額達到創紀錄的1.27萬億美元,而製造業產品約占出口總額的60%。美國曾經一度以消費帶動經濟,現在開始轉向實業。奧巴馬再接再厲,宣布了一系列促進出口的政策,包括美國官方出口信貸機構進出口銀行將啟動為規模較小的出口企業提供信貸的新項目等。

  中國製造業位處中低端,按理與美國製造業不構成直接競爭關係,但由於成本上升,製造業外遷明顯。中國製造業在向重化工業向中端進軍,而美國製造業在回歸,此時中國製造業將遭遇貿易壁壘、技術壁壘與綠色壁壘。在製造業升級換代的關鍵時刻,以內需拉動中端製造業,以創新企業與日韓等國競爭,以誠信無毒產品與東南亞等國競爭,最終形成中高低端的全產業鏈布局。

  未來全球在實體領域的競爭將日趨激烈,對中國製造企業而言,嚴酷的競爭剛剛開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