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穩增長當避“數字調控”

http://www.CRNTT.com   2012-07-31 08:29:25  


  中評社北京7月31日訊/近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2年第二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表示,當前要加強監管,防範重點風險,防止發生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其中,要組織展開平台大戶檢查和年內到期的平台貸風險排查工作,注重建立民間借貸、非法集資與銀行業間防火牆,嚴防風險向銀行體系傳染。

  新京報發表財經評論人劉曉忠文章稱,當前經濟增速超預期回落趨勢日益突出。數據顯示,6月末,M2同比增長13.6%,比上月末高0.4個百分點,與上年末持平,M1同比增長4.7%,雖比上月高1.2個百分點,但比上年末低3.2個百分點。M1增速的持續低迷反映,儘管6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6%,比上月和上年末分別高0.3和0.2個百分點,但銀行系統信用創造速度不穩,目前的信貸增速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

  受內外需增長萎縮和產能過剩等影響,信貸需求不足和信貸緊縮風險日益突出,企業迂回生產規模下降,一則導致部分知名私企等陷入流動性風險,甚至資產負債表衰退風險,一則部分企業提前還貸和減少新增貸款需求,導致存款貸款乘數效應下降。換言之,最近幾月新增信貸規模增長加速,很大程度上源自政府等主導的外生性投資提速所致,而這種投資提速卻不具持續性。

  文章指出,經過上一輪刺激計劃,地方政府和國企的負債率已高企,要繼續借助地方政府和國企延續投資拉動效應,將面臨著兩難風險加大信貸主導的投資力度,將可能進一步惡化地方政府與國企的資產負債結構,從而不僅放大地方政府、國企的風險敞口,還將加劇銀行系統風險。

  另一方面,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等,使中國儲蓄率增速呈持續回落態勢,這意味著今後增速逐漸趨降的儲蓄率難以有效支撐投資率的快速擴展。可見,當前銀行吸儲壓力陡增,新增信貸增速不可持續,以及2003年以來隨著經濟快速增長,最終內需占GDP比重持續走弱等,恰以現實邏輯反映儲蓄率與投資率的變動,正左右甚至決定著真實通脹率的變動趨勢。顯然,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所未曾凸顯的新現象,同時這也是人口老齡化使贍養率上升,必然出現的蹺蹺板效應。

  此外,2003年以來通脹主要以食品類為突破口,也從側面佐證了中國儲蓄率增速持續走弱,儲蓄率與投資率變動對通脹率的撬動效應。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