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孫滌:2035年印度將成第一人口大國

http://www.CRNTT.com   2012-07-31 13:12:16  


 
  中國的狀況其實不比日本更容樂觀,支持率的下降得和歐盟整體水平同樣劇烈,2010年還在8.33,2050年就會下降到2.5左右(低於美國的2.6)。同日本和歐盟相比,中國的基礎卻薄弱得多,“未富先老”的擔憂,因而絕非過甚其辭。筆者不是人口學的專家,本文擬從常識出發,就三個方面來談個人的看法,並附帶政策建議。這三個方面的問題是:老無所依;陰陽失衡;從口到手到腦到創新如何提升人的素質。政策建議的第一步,是盡快結束一胎家庭的限制,然後及早輔以其他相應措施,比如退休年齡、退養統籌、戶籍改革、創新教育、市場培植,等等的配套。

  中國人口消長當然得在國際格局下討論。國際互動目前的兩大熱題,1、中國能否取代美國升為第一大經濟體;2、中國會不會被印度取代落為人口老二。1的不確定性頗多,而2的可信度確然。這裡的討論用的數據,國際以聯合國和OECD的人口報告,國內則以第六次人口普查為准。而且我們盡量以“他山之石”為例證,一來,人口規律是個長期過程,發達社會比中國先行一步,或說先行在衰老;二來,可以少些惰性、顔面和價值觀的糾纏。

  先來考察中美的對比。2010年,中國的TFR是1.56,美國的TFR是2.08;中位年齡(活著的人自幼及老排列的居中的年齡)中國為34.5歲,美國則是30.0歲;20-24歲的青壯年人數,中國為1.2億,美國則是0.22億;老齡人口在中國占 8.2%,在美國占13.9%。兩國TFR之間(2.08-1.56)0.52的差別,今後四十年裡將造成巨大的影響,中國的人口規模到2026年就開始絕對下降,美國則看不到拐點。(這個重要分別下文還將談到。)

  以目前的趨勢來測算,到了2050年,人口規模,中國將縮減-3.4%,美國將增加+30%;中位年齡,中國將上升到48.7歲(超過歐洲),美國將上升至40.0歲;20-24歲的青壯年,中國將為0.63億(銳減47.5%),美國則為0.25億(增長13.6%)。同時人口的年齡結構,將有懸殊的變化:少齡人口,中國 -5.5%, 美國 -1.3%;工作人口,中國 -11.4%, 美國則 -6.9%;老齡人口,將占中國的26%(+17.8%),將占美國的22%(+8.1%)。總之,長跑的結果明顯地偏向於美國。美國的優勢全部來自移民,本土出生的美國人和其他發達國家並沒有不一樣,也在減少中,其中白人和亞裔的TFR減弱尤其明顯。美國人口的健康增長,舉世獨一無二,乃得益於移民,美國吸納了全球移民的一半以上。同日本一樣,中國幾乎沒有新血的移入。

  反過來看,印度人口目前的TFR是2.5,中位年齡在25歲左右。至遲2035年,它將成為世界第一大人口國,期待坐收“人口紅利”,像中國過去三十年所經歷過的那樣。相對照的,是中國的“人口紅利”在迅速用盡,且有被“透支”的趨勢:中國的少齡人口縮減很厲害,在2000年還占總人口的23%,2010年卻只占了17%。也就是說,靠他們來養老的工作人群,將會異常的薄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