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孫滌:2035年印度將成第一人口大國

http://www.CRNTT.com   2012-07-31 13:12:16  


 
  現在的父母、祖父母一般會活過70歲,60歲退休後繼續活30年也很正常。其間很多病痛都會出現,癌腫、痴呆症、行動不良等等,潛伏十幾年或幾十年的頑症,以前聞所未聞的,全都冒了出來。在現代醫療條件下,老人能臥病許多年也成了通則。造成的結果從未曾有過,老齡人口頤養年頭加長,需要服侍照料的時間也大為增加,而且醫療費用增加飛快在。在中國,這一切變化卻要“4+2+1”裡的1來扛,而這個1 又是在4+2的百般呵護下長大,把關愛視同當然的寶貝。這個1 還有自己的孩子(很可能不止一個)要教養,6個老人能於此相提並論嗎?無論從精力、時間、關愛、費用,靠家庭來養老,貫徹“孝”的理念,挑戰將前所未有的艱巨。其可行性如何,難道還有什麼懸念?

  還有一個誤區,以為積蓄足夠的錢,到時就能買到社會化的養老保健服務。養老醫保的服務,很不容易通過技術來提高“生產力”,它們和電腦的內存,帶寬,生產線的裝配製造完全不同,是不能輕易擴張的。你難以想象,一個護理工用流水操作法“改進”給老人喂飯,人均服務時間縮短了75%,是可取的。要是有個“超級月嫂”,聲稱她有高科技的武裝,能同時帶四個嬰兒,包括你的寶寶,只有半價,你能相信?即便是一個髮型師,兩分鐘內就能把你的頭髮搞定,你難道會覺得舒服?這類人際之間的服務,是無法以效益的名義,來壓縮時間、關注、信任和情感交流,或由機器來代勞的。勞動力供應的緊俏,在人際服務項目上,瓶頸將日益突出。眼下保姆、鐘點工的酬勞漲的飛快,還只是個開端而已。

  所以在6:1的格局下,任何有限的積蓄,都會被騰漲的人際服務費用吃掉。中國這一代的老人,注定不得不“自求多福”了。這個宿命在美國看得相當清楚,美國所有的費用裡漲得最快的,恐怕是數老齡人的長期照料支出(十幾年間長了幾乎有十倍,到了每年7萬美金的地步,除了巨富,幾乎沒人有能力扛得起)。要知道,這是在沒有4+2+1 的倒掛結構下發生的。

  中國問題的棘手,還在於一胎化的家庭政策所帶來的陰陽嚴重失衡,即使中國有心扭轉人口規模的萎縮,比起別的國家,困難要更大。中國的人口政策模型,有個基本假設為前提,就是TFR下挫到1.5不可怕,還了欠債後再讓它重新返回到2.1就行了。問題是,中國30歲以下的年輕人性別結構相當畸形,女性短缺很多——一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現象。人類在其自身生產上女性是主力,男性的用武之地甚小,即使在其他生產上他們往往是主角。這是我們要談的第二個問題,下期繼續。

  2012年07月31日09:46 來源:和訊網 作者:孫滌  

  (注:本文為孫滌系列經濟評論《拒絕短痛》 之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