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釣魚島之爭看亞太戰略平衡的轉變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2-09-24 09:14:58  


 
  顯然,以上看似低調但具有實質意義的政策轉變,絕非一時之舉,而是有著充分的醞釀和準備的,具體的政策和應對措施也有著明顯的一致性和連貫性。而支撐這一政策轉變的,是中國不斷增強的對遼闊海疆的保護和經營實力。派海監、漁政等國內民政執法船只定期巡視釣魚島和周邊領域,正式設立三沙市對南中國海實施行政治理,都表明中國不再僅僅是宣示主權,而是以具體的措施和行動經營和管理南中國海和東海。這樣的舉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中國採取如此強硬立場和措施,固然與其國內政治環境以及日益高漲的民族情緒有關。但根本原因,是中國的快速崛起轉變了亞太地區的戰略平衡。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在亞太建立了美日、美韓、美菲、美澳等一系列的雙邊安全聯盟,並以此為基石確立了美國主導的亞太安全體系。美國及其盟國的巨大經濟實力和壓倒性軍事優勢,為這一安全體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但過去十餘年來,中國(及亞太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上的快速發展,逐步侵蝕了美國主導的亞太安全體系的經濟基礎。中國不但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也是幾乎所有亞太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國。更重要的是,整個亞太地區以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主軸,形成了不可逆轉的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這一趨勢不是任何政治或安全聯盟所導致的,而是市場經濟的力量推動所致。當今世界的經濟中心,已經轉移到亞太地區。隨之而來的,是世界政治、安全和外交中心也向亞太轉移。在這一轉移過程中,中國的迅速崛起起到了主導作用。

  在這樣的形勢下,亞太戰略平衡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十年以前,由於美國及其盟國在政治、安全,以及經濟上的主導地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各國都唯美國馬首是瞻,以美國的戰略選擇為界定自己的根本利益的標杆,並以此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和對外政策。然而,隨著中國逐漸成為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心,亞太各國在對外政策上也做出兩手準備:一方面在安全問題上依然以美國及其主導的亞太安全體系為標杆,而另一方面則以中國以及中國經濟作為自己經濟發展的政策標杆。政策制定中的雙軌導向——政治安全以美國為中心,經濟發展以中國為中心——的必然結果,是包括中美兩國在內的亞太各國普遍采納“兩面下注”(hedging ) 的政策,防範最壞結果,爭取最佳利益。

  戰略平衡的變遷以及由此導致各國對外政策中的“兩面下注”,決定了亞太地區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會處於“在不穩定中求穩定”的勢態之中。

  美國“重返亞太”導致的誤判,是亞太緊張局勢的一個重要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