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逸儒:美國重返亞洲與台灣的自處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2-09-26 09:22:57  


 
台灣必須正確解讀中美意圖

  今年6月,馬英九對到訪的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瓊斯表示,台灣非常歡迎美國重返亞洲,也希望能獲美方協助,讓台灣能參與有意義的國際組織活動,他對美國積極的履行《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表示欣慰等等。馬英九希望未來透過台美貿易投資架構協定(TIFA)平台能重啟協商,台灣也希望在未來八年內能加入TPP,恢復TIFA協商是走向這一步的重要基礎。美國重返亞洲對台灣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台灣看來並沒有刻意選邊的意思。

  對於美國重返亞洲 一事,戰術上,台灣的上策應該是在心理上親近“中華”,行動上保持謹慎,兩岸建立默契,相互支援,但不要授人以柄;中策則應是維持中立,游走於中美之間,為雙方所爭取,從中獲取最大的利益;下策才是被迫選邊,但這會順了姑意逆了嫂意,對台灣最為不利。就目前來說,台灣必須正確解讀雙方意圖,在中間扮演一個正面、積極、負責任的利害相關者角色即可。

  在當前海疆風雲變化之際,台灣的處境其實相當尷尬,在區域經濟、政治及安全問題上,台灣都有使不上力的感覺,不要說日本、韓國不把台灣放在眼裡,連菲律賓和越南也敢不時對台灣嗆聲。台灣不講不行,但又不敢把話講得太重;不做不行,但也不能空有言論沒有行動,兩者都會更加凸顯自己的無奈與無能;台灣一方面不要選邊,就怕得罪美國、日本,但另一方面又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實在進退兩難。

  馬英九總統希望台灣扮演一個和平締造者及負責任利害相關者的角色,但多邊解決其實是弱者的做法,馬總統有關釣魚台寸土不讓的談話應該予以肯定,但其絕不與大陸合作的立場則或許可以做不同的解讀,在東海及南中國海問題上應該採取不同做法,強調兩岸只是不在軍事及政治方面合作,但並不排除雙方在其他方面,尤其是人道協助、海上救援、資源探勘、護漁行動,甚至旅遊開發的合作可能。輕重之間的拿捏、時機與方式有賴高度的政治技巧與智慧。

  當前台灣有人主張,台灣應在南中國海太平島擴建軍事設施,派遣軍方人員進駐,加強武裝力量,甚至不妨“狐假虎威”,引進大陸參與工程建設,在東海釣魚台默許台灣漁民衝撞不合理的現狀,不再遵守所謂的暫定執法線。如果日本及越南有進一步的侵犯或逮捕行動,大陸亦可以出面保護領土及台灣漁民;又比如說,兩岸可以在運補、氣象、聯絡方面進行合作,國營企業,如台灣的中油公司和大陸的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在東海和南中國海地區進行聯合探勘,如此既可各讓各方投鼠忌器,也可爭取台灣民心,更可逼得外國非坐下來和北京及台北進行實質磋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