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釣魚島之爭看亞太戰略平衡的轉變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2-09-24 09:14:58  


  中評社北京9月24日訊/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亞洲與全球化研究所所長黃靖今天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從釣魚島之爭看亞太戰略平衡的轉變與挑戰”表示,中國在釣魚島之爭上的強硬態度反映亞太戰略平衡轉變,而亞太戰略平衡的轉變,進一步暴露了亞太安全體系中的結構性痼疾,如何在不危及亞太和平和安全的前提下,將中國等新興國家納入亞太安全體系,使其在維護區域和平中充分發揮積極作用,盡到應盡的責任,是從根本上保障亞太和平與安全的重要課題。詳論如下:

  日本野田政府將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國有化的決策,在中國看來,是對該島明白無誤的主權宣示,因而打破了自70年代以來中日雙方維持現狀的默契——中方認可日方對釣魚島的實際管控,日方“避免”其主權話題。對此,中國政府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強硬應對措施。在公告了釣魚島等諸島的領海基線、明確領土主權範圍後,先後派遣了多艘海監、漁政船只到釣魚島海域巡視,並於9月16日向《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了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

  可以預料,在今後的時間裡,中國艦船對釣魚島海域的巡視將常態化。在漁汛期間,大批漁船也可隨時湧向釣魚島海域捕魚作業,中國的漁政船隊也必將跟進,保障中國漁船的合法權益。

  如此一來,在日方實際管控下的釣魚島,反而成了其沉重的包袱。對於蜂擁而來的中國海監、漁政、漁船等船只,日方擋不住、趕不走,數量上又拼不過。而其美國盟友又不允許動武——這一立場已由美國防長帕內特最近在對東京和北京的訪問中表白無誤。在這樣的情勢下,通過談判尋求妥協,“擱置爭議”,認可中國非軍事船只在這一海域的巡視,應該是最理性實際的選擇。這一點,筆者在《搬起釣魚島,砸了誰的腳?》一文中(2012年8月30日《聯合早報.言論》),已有所闡述。

中國強硬反映亞太戰略平衡轉變

  顯然,中國在處理釣魚島和最近南中國海黃岩島的爭端中,不僅立場異常強硬,而且採取了實質性政策和措施,是前所未見的。首先,中國不再一味爭取“擱置”甚至回避爭議。而是以積極態度應對之。更具實際意義的是,中國始終堅持在中國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框架內處理這些領海/土爭議,派遣海監、漁政等國內執法機構的船只和人員去應對因主權爭議引發的糾紛與衝突,而軍事力量則作為威懾工具,並不直接捲入到爭端之中,避免“打第一槍”的猜忌。當然,如果海監、漁政船只受到軍事攻擊,則又當別論。這一被稱為“黃岩島模式”的應對方式,既展現了中國“和平發展”戰略與姿態,也表明了中國在領土主權問題上決不讓步的決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