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從人口發展的角度來講城鎮化

http://www.CRNTT.com   2013-04-11 08:53:29  


 
  3.以人口城鎮化促進中等收入群體的持續擴大

  (1)中等收入群體倍增是一個大目標。人口城鎮化的主要標誌是中產階層或者說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中共十八大正式提出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增。只要城鄉居民收入年實際增長能達到7%~7.3%,這個倍增就沒有問題。問題在於,現在人口中只有23%左右是中等收入群體,大部分是低收入群體,如果到2020年還是收入差距擴大基礎上的倍增,那麼這個“倍增”也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第一,不會形成中產階層為主的消費群體。第二,不會形成一個橄欖形社會結構。只有中產階層或者叫中等收入群體占較大的比重,消費群體才穩定,因為中等收入群體是消費主力軍,是消費結構升級的推動者。同時,橄欖形社會結構的形成,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三,中產階層需要更多的公共信息和公共參與。

  過去由投資拉動型增長方式帶來的城鎮化,使得低收入群體占大頭,貧富差距比較突出。我的理解是,實現這個目標,不是貧富差距繼續擴大基礎上的倍增,而是中等收入群體的倍增:即在目前大約23%的基礎上,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到2020年努力達到40%以上,由此使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到6億人左右。中等收入群體從3億增長到6億,對於中國消費市場的擴大和穩定、對中國社會結構、對中國走向共同富裕都有決定性的影響。當然,這麼龐大的一個群體也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體。所以城鎮化能不能夠促進中等收入群體的持續擴大是一個重要目標。

  (2)人口城鎮化是重要載體。由於工業收益與服務業收益遠高於農業收益,發達國家歷史上中產階層的形成,主要緣於人口城鎮化及其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從中國的現實看,未來10年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重要的基礎和支撐在於人口城鎮化的發展轉型。

  第一,人口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階段是中等收入群體快速形成的過程。未來5年左右,只要以農民工市民化為重點的相關改革能夠取得突破,新增城鎮人口將達4億左右,成為新增中等收入群體的“後備軍”。

  第二,人口城鎮化必然拉動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中等收入群體的快速增長,尤其是白領階層的快速增加。以美國為例,隨著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經濟轉型,白領階層的規模從20世紀40年代的1000萬左右上升到20世紀70年代的5000萬,30年間擴大了5倍,1980年白領階層已占全部勞動力的50%以上。如果中國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明顯加快,未來10年,服務業比重有望達到60%左右,服務業就業占比有望達到50%以上。按照這個預測,到2020年全國勞動就業人口大約為9.3億,其中在服務業就業的人口將不少於4.5億。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就業人口規模的擴大,將明顯拉動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提高。

  第三,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將使一定比例的農民工和農民成為中等收入群體的新生力量。未來幾年,如果城鄉一體化的相關政策與體制安排到位,保守地估計,到2020年,新增中等收入群體大概在3.1億以上,中等收入群體的總規模有望達到6億人左右。

  4.人口城鎮化過程取決於三大突破

  (1)收入分配的突破。我幾年前提出從國富優先走向民富優先,過去中國很窮,需要通過政府動員,迅速把國家經濟總量做大,這個目標我們做到了。那麼,現在要實現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轉型,建立一個穩定的利益結構和社會結構,靠什麼?靠藏富於民,多數人或者相當一部分人成為中產階層才能夠保持穩定消費主體以及形成社會穩定的基礎,也才能支撐消費驅動型增長、公平發展以及社會進步。民富優先是經濟社會轉型的需求,如果還是本著過去集中力量把國家總量做大的思路,並不適合下一步發展大趨勢。

  (2)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突破。比如養老問題,20年以後中國的老年人口比例大概接近歐洲的主要國家。一個穩定的社會保障體系,對消費有明顯拉動作用,養老有保障當然就敢去消費,如果不知道20年後會是什麼狀況,就不敢消費。消費驅動取決於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

  (3)重點領域改革的突破。上面談的所有這些事情都取決於改革的突破,也就是說人口城鎮化問題更多涉及到中國的體制和技術創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