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如何把握發展理念與政策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3-10-22 08:37:28  


 
  二是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

  目前的投融資體制嚴重束縛了各類企業的投資熱情,要以投融資體制改革作為重點突破領域。在投資體制方面,一是要盡快調整現有的投融資政策,包括修改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大幅度減少或放開支持類和鼓勵類的投資審批目錄,集中力量管好限制類和禁止類目錄,創造條件向內外統一的負面產品清單過度;二是要進一步下放審批權限,激活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在控制好政府投資項目的同時,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等方式參與基礎建設、公共設施建設、重大項目建設等;三是要積極探索在製造業投資方面對外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允許外資在大部分領域自由登記開辦企業,同時適當加大服務業的開放力度,在安全可控的條件下,逐步引入服務業發展的競爭機制,提高國有經營主體的競爭力。

  在融資體制方面,一是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分階段推進資本項下的可兌換和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分步驟落實存貸款利率市場化;二是要充分發揮金融對企業技術創新、質量提升、品牌建設、服務升級等方面的支持作用,尤其是要加大對新型貿易方式、營銷方式、電子商務等的支持,形成一套統一的金融促進體系;三是要開創新的業務模式和服務工具,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此外,還可考慮設立風險基金,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適當擴大外資銀行和民間銀行的業務範圍,引導金融業拓展保險業務,為中國企業在境內外經營中可能產生的經營風險、投資風險、匯率風險等提供風險保障,促進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

  三是正確把握改革與開放的關係。

  要充分認識到中國經濟發展的環境已經發生根本變化,我們已基本確立了市場經濟主體和相對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在進一步推進市場改革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把握好改革的順序和力度,在眾多的改革內容中,應選擇對中央財政影響小、成本較低的領域先啟動,主要是通過體制機制調整和改進管理手段來實現,對於可能帶來成本上升或增加中央財政負擔的改革舉措應有充分的論證,而轉變政府職能、減少投融資市場審批則應往前排。這種操作既可盡快釋放改革的紅利,又可確保經濟的平穩發展,同時也不至於引起大的震蕩。

  在對外開放方面,應選擇有利於增添增長活力的領域率先實行開放,對於壓力較大的領域和行業,可採取分階段分步驟開放的措施,加快製造業的開放是當務之急。金融業的開放要把握好節奏和順序。開放的力度應同開放後的監管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統籌考慮。

  總之,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實質上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成功的改革、市場公平競爭環境的形成,有利於中國加快同全球經濟的融合,更主動地推進國際化進程。而加快推進對外開放,有利於促進國內經濟體制的市場化改革,緩解中國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的矛盾,其結果都是為了促進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在處理改革開放的關係時,應特別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開放的節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