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有愛,爸爸該去哪兒就去哪兒

http://www.CRNTT.com   2013-11-13 14:09:56  


 
  這時候,“爸爸,去哪兒?”這個句式,已經不是爸爸和孩子今天要到達的目標,而是帶給中國所有爸爸的一個命題:你要怎樣的生活?

  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的爸爸來說,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你是要滿世界找錢養家,還是要撿拾自己身邊最珍貴的親情與教子的責任?每個入戲太深的媽媽,已經將劇中的名人名星,與自己的丈夫對比起來;將劇中的情景,與自己每天生活的情景對比起來。她們在一邊看著《爸爸去哪兒》、一邊對比自己的家庭生活,覺得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爸爸,回到家裡來得更迫切,更重要。
這是所有綜藝娛樂節目賦予“正能量”內涵之後,帶給觀眾糾結不清的尷尬。海選類節目不停地上演屌絲的逆襲,讓人們恍恍惚惚懷疑自己是不是還有太多的能量沒有得到展示;相親類節目不停地傳遞愛就大膽說出來,讓人們不停地懷疑哪個女孩沒追到,一定是鮮花送得不夠多;現在,這一親子類節目衝擊波,不停暗示教子缺失爸爸有責,讓人們不停地自責孩子身上的缺陷是不是都是爸爸陪孩子太少。

  綜藝類節目無不讓人生發出各種不同的夢想。還沒生孩子的,已經在《爸爸去哪兒》中像發現了夢中丈夫一樣,找到了身邊男人的差距或期待。生了孩子的,夢想著自己的老公通過這檔節目,洗洗澡、出出汗,華麗轉身,像節目中的那些明星一樣,既要風光體面,又要像他們一樣,在這些可愛的孩子面前觸及心靈,讓自己的寶貝,不輸給明星的孩子。

  這就是娛樂的教化功能,帶給現實社會的衝擊。在這種衝擊中,娛樂性與教化性相互作用,讓有的人分不清什麼是娛樂,什麼是現實生活。在這種衝擊中,正能量與負能量相互抵衝,讓有的人看到了方向,讓有的人不知所措。

  屏幕中的五個爸爸,沒有一個不是優秀的。五個孩子,沒有一個是不可愛的。而事實上,生活中每個平常爸爸們的優秀,被雞毛蒜皮生活化了,被養家糊口屌絲化了,他們被《爸爸去哪兒》尋求的完美爸爸,對比得灰頭土臉。

  拍完節目,明星爸爸和他們的孩子,該去哪兒還會去哪兒。倒是那些平常爸爸們,他們如果還想該去哪兒還去哪兒,可能從此心裡就會打個格登。

  《爸爸去哪兒》賺飽了廣告費,卻撂給爸爸們一個尷尬。這實在是個要不得的尷尬。平常爸爸們,不妨該去哪還是去哪。親子的柔情,跟陪子的時間,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關係。用心去愛,有時候只需要一個眼神的時間。這就像看《爸爸去哪兒》一樣,對於一個有悟性的爸爸媽媽來說,看一兩集,與看十二集帶給心靈的觸動和教益,本質上不會有太大的區別。再原始,再生態,它總是個看著玩的東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