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有愛,爸爸該去哪兒就去哪兒

http://www.CRNTT.com   2013-11-13 14:09:56  


 
  國外一項研究表明,權威民主型家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模式。然而,民主並不意味著無限度的自由以及對孩子欲望的無限制滿足,而是需要一定的規則,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孫雲曉告訴記者這樣一個故事:國內一所知名大學的校長有一次問自己的女兒:“你眼中的好父親是什麼樣的?”女兒的回答是:“一個好父親,要有90%的溫柔和10%的冷峻。”這個回答耐人尋味。好父親要有九成的民主和溫情,願意跟孩子做朋友;但一成的冷峻和權威必不可少,在孩子犯錯時要給予適度的批評和懲戒。也就是說,父愛要有理性,要有原則和底線,尤其是道德方面的。“所以說,父親既要尊重孩子,又要有權威。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自我接納程度較高,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較強,容易形成敢想敢說敢幹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孫雲曉說。

  ■ 缺席型 花點時間陪孩子

  爸爸很晚才下班回家。5歲的兒子問:“爸爸,你一小時掙多少錢?”“20元。”“那我可以跟你借9元錢嗎?”男孩接過爸爸給的9元錢,跑回房間,從抽屜裡掏出一叠皺巴巴的零錢,開心地說:“爸爸,我有20元錢了,可以買你一小時陪我嗎?”

  這個故事說明,在父親眼中,事業能給孩子好的生活,這個“正當”理由促使他們忽視孩子。而在孩子眼中,他們對父愛的最直接感受就是陪伴。李新影說,父親在時間和情感上的缺失是中國家庭的普遍問題。《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權益狀況比較研究報告》表明,在傾訴對象上,中國孩子把父親排在網友之後。波爾特說,任何理由的不陪伴對孩子都是一種拒絕,導致孩子與父親的情感疏離。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在處理與權威人士,尤其是男上司的關係方面會有困難,易產生敵意和憤怒。

  李文道建議,這類父親應多花時間陪孩子,每天至少半小時。“黃金親子時間”有3個特征:1.專注。父親的這段時間是專門留給孩子的,除非緊急事情,不可被干擾。2.以孩子的需要為中心。做孩子喜歡做的事情,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由孩子主導和安排。3.以傾聽為主。父親要多聽少說,善於傾聽的父親才是好父親。另外,孩子心中的“關鍵時刻”,如生日、重要活動或比賽等,父親的出席對孩子的心理髮展很重要。一旦錯過,可能需要十倍甚至百倍的時間來彌補。

  ■ 專制型 平等對話少灌輸

  “不准看電視”、“沒事少去同學家玩”、“必須考第一”……給孩子設一堆家規或要求,讓他們無條件服從自己。可這些要求大多從父親自己的喜好出發,很少跟孩子解釋,使他們無法獨立選擇自己的生活。一旦孩子違反,就會嚴厲批評和懲罰。這樣的“虎爸”就是“專制型”父親的代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