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有愛,爸爸該去哪兒就去哪兒

http://www.CRNTT.com   2013-11-13 14:09:56  


 
  孫雲曉說,中國人習慣把父母稱為家長,家長是家長制,也就是專制的象徵。這類父親要求子女絕對服從自己,喜歡說“我是為孩子好”,讓專制披上溫情的外衣,成了理所當然。“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可能導致兩種結果:一是讓孩子變"乖",二是讓孩子反抗。”李新影說,“乖”孩子以父親的意志為中心,沒有自己的想法,缺乏信心和勇氣,性格懦弱,難成大器。反抗的孩子會用抱怨、頂嘴等方式來宣洩消極情緒,慢慢變得叛逆、難以溝通,甚至會將不滿發洩到外人身上或社會上。

  真正愛孩子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父親不可強行對孩子進行知識或思想的灌輸,也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塑造孩子的興趣,而要考慮孩子的承受力和智力發展規律。孫雲曉強調,超過10歲的孩子,父親更要與之平等對話,用道理說服,而不是強迫孩子。

  ■ 炸彈型 多些耐心要寬容

  27歲的小文總覺得同事、朋友看不起自己,別人一個眼神或一句話,她都會猜測很久。朋友間偶爾發生的不愉快,很多人轉頭就忘,她卻不能釋懷,甚至睡不著覺。心理醫生說,導致這一切的重要原因是,小文有一個“炸彈型”的爸爸。

  這類父親動不動就發火,孩子說錯一句話或做錯一件小事,在他們眼中就會被放大,動輒批評、打罵。察言觀色、取悅父親成了孩子的第一要務。波爾特指出,“炸彈型”父親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很難相信別人。他們不善於處理衝突,總想息事寧人,缺乏開拓性和膽識。“經常對孩子發火是沒耐心的表現。”李新影說,孩子的成長特點就是反反覆複,所以耐心很重要。這類父親還要注意,別把負面情緒帶到教育孩子中。

  孫雲曉建議,孩子惹你生氣時,要說出你的感覺和期望。盡量用“我”開頭,如“我生氣了”、“我很吃驚”等。不宜誇大問題的嚴重性,更不應曲解孩子的動機。孩子犯錯後一般都會有後悔自責的想法,一定要抓住這個教育的“黃金時刻”,帶著寬容心,和顔悅色地剖析事情原委和是非曲直,孩子會字字入心、聲聲入耳,有所進步。若不問青紅皂白就猛批猛打,也不許辯解,孩子可能因恐懼而撒謊、抗拒,將問題複雜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