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智庫雜誌:中美皆須戰略性共同利益鞏固共識

http://www.CRNTT.com   2015-11-16 00:14:00  


 
  中美沒有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也沒有接近“臨界點”

  2013年底以來,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摩擦多發階段。這一新的摩擦多發階段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中美安全摩擦成為突出的熱點。由此,中美兩國都出現了關於中美關係的總體性、戰略性爭論。其中,關於中美關係已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的論點,最為極端,因而影響最大。此外,關於中美關係正接近於發生重大轉折“臨界點”的觀點,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但這兩種觀點不符合中美關係的現實,也不符合中美關係發展變化的歷史。

  1、中美關係沒有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所謂“修昔底德陷阱”,是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對古希臘城邦國家雅典和斯巴達興衰史的概括,即認為新興的霸權國家和守成的霸權國家,必將為爭奪霸權而發生戰爭,並由此決定存亡。後世將之作為闡釋近現代史上大國戰爭或衝突的一種學說。

  2010年底,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來,美國有人將“修昔底德陷阱”學說,用於判斷當前和未來的中美關係。他們認為,明顯強大並將繼續強大的中國,已經並將繼續挑戰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進而挑戰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所以,美國必然,也必須遏制、圍堵中國。由此,中美關係落入“修昔底德陷阱”。但這是對複雜的中美關係的過分簡化、因而是明顯的歪曲。歷史事實表明,無論是古希臘的雅典與斯巴達的爭霸,還是近現代一系列的大國爭霸,特別是二戰結束後的美蘇冷戰,都是當事國在某個歷史時期長達數十年的全面激烈對抗。上一世紀70年代以來的中美關係,包括冷戰結束以來的中美關係,完全不是這種狀況。在四十多年中,雖然衝突、摩擦不斷,但總體穩定和日益廣泛的合作,始終是中美關係的主流。

  當前,中美關係進入新的摩擦多發階段,沒有並且不可能改變中美關係的這一主流。因此,認為中美關係最後“必有一戰”,是荒謬而極端的判斷。

  在21世紀的世界上,中美兩國都不會,也不可能陷入為爭奪所謂領導地位,而選擇全面對抗,甚至戰爭的處境。所以,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儘管中美安全摩擦突出,但認為中美已經或必將開始激烈爭奪、全面對抗,直至戰爭,只能是完全沒有根據的臆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