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智庫雜誌:中美皆須戰略性共同利益鞏固共識

http://www.CRNTT.com   2015-11-16 00:14:00  


 
  1、對戰略性共同利益的鞏固共識,是中美關係保持穩定與良性發展的最重要基礎和保證

  中美是存在重大差異的兩個大國,社會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經濟發達程度和文化歷史傳統都很不相同。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經歷了30年的嚴重敵對、軍事對抗,以及全面隔絕,其中包括朝鮮、越南兩場戰爭,以及一直在台灣海峽的軍事對峙。但是,1979年1月中美建交以來,中美關係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首先,中美長期的敵對和軍事對抗基本消失,中美已相互成為對方最重要的邦交國之一、中美關係成為雙方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其次,中美全面、廣泛的交流合作得到迅速發展,經貿、人員、文化交流已成為中美關係的主要內涵,並對兩國都產生了重大積極影響;第三,儘管中美之間摩擦不斷,有的還很嚴重,但這些摩擦基本上都得到較為妥善的處理,中美關係沒有因這些摩擦破裂,更沒有重陷敵對、對抗。中美關係的根本性改變,其影響延續至今,而且還將持續保持。

  中美關係根本性變化的原因很複雜,但中美形成對於中美之間的戰略性共同利益的鞏固共識,是決定性的前提和推動制度。所謂戰略性共同利益,指對於中美兩國都有戰略性重大意義和影響的、相同的需求。戰略性共同利益必然是客觀存在的,同時還必須是中美都對之有深刻認識、得以形成共識。歷史事實已表明,正是上一世紀70年代,中美歷經十年以上時間的磨合,形成了關於共同對抗蘇聯擴張的戰略性共同利益的鞏固共識,導致並進而推動了如前所述的,中美關係的根本性改變。

  歷史事實還從另一側面,顯示了中美關於戰略性共同利益的共識模糊、甚至缺失,對於中美關係的不利影響。前述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中美關係三個摩擦多發階段的出現,就是當時中美關於戰略性共同利益缺失或模糊的結果。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中美共同對抗蘇聯的共同戰略利益不復存在,導致了直到90年代中期的摩擦多發階段;上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中美軍機在南海上空相撞,嚴重動搖了中美建設面向21世紀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共識,標誌著中美又一摩擦多發階段的出現;2013年底以來的中美新的摩擦多發階段的出現,則與共同打擊國際恐怖勢力的戰略性共同利益的淡化、弱化直接相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