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儒法分歧與當代中國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0-03-29 13:45:57  


 
主講嘉賓:郭宇寬(知名媒體人、清華大學經濟所博士後)

主辦: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 

承辦:騰訊評論 

時間: 2010年3月19日

地點:中國政法大學(薊門橋校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

主持人:楊子雲

  主持人:各位網友晚上好,歡迎來到燕山大講堂。今天請來了郭宇寬,他是難得的青年才俊,和我是同齡人,但是其思想的深度和廣度我都遠遠不及。今天的話題:儒法分歧與當代中國道路。對這個話題,我有點擔心,擔心儒家和法家的概念如何界定。譚嗣同曾說:“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儒法並用、儒表法裡的統治,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聽聽郭宇寬怎麼說“儒法分歧及當代中國走向”這個題目,掌聲歡迎郭宇寬。 

  郭宇寬:非常感謝大家給我一次機會,在原本是大家約會一起去看電影的周五晚上,聽我講一個看上去很枯燥、古板的題目,我非常感動,而且是在中國政法大學跟大家交流這個題目,我覺得更加有意義。

  今天講儒法分歧和當代中國道路,先要澄清一下,我不是儒家也不是法家,甚至也不是大家所知道的國學專家。這些我都是外行,只是我對生活中當前的問題有很多的困惑。我所思考的出發點只有兩個,一個是事實,一個是邏輯,除此以外,任何東西都很難說服我。現在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中國的專制思想是怎麼開始的?為什麼中國是今天這個樣子?有人覺得今天中國這個樣子很好,有人覺得不好。回過頭來想想,這個樣子是怎麼發展出來的?

  比如說歐洲,現在的歐洲老百姓都生活得挺好,為什麼中國不是這個樣子?是在什麼時候奠定了今天中國生活的基礎?找尋答案時找到先秦,中國的很多問題在那時已經奠定。中國今天很多的困惑,包括今天中國思想界的分歧,你會吃驚地發現,在兩千多年前,老祖宗的困惑和我們現在幾乎一樣,而我們今天的分歧陣營跟過去也完全一樣。今天中國思想界有哪些陣營?最主流的、網上或者任何地方分歧最鮮明的,一個叫自由主義,一個叫新左派,這兩個陣營都有很多的概念,用現代的理論武器包裝自己。

  如果他們做一個演講的話,會講馬克斯•韋伯、弗裡德曼、哈耶克,講這些東西非常新鮮、新奇、時髦。但是我後來發現,中國今天最根本的分歧依然是儒法的分歧。有些人嘴上講的是哈耶克、馬克斯•韋伯,但心裡想的是秦始皇、商鞅,而有的人說的是弗裡德曼,其實他所傾向的是孔夫子,甚至是孟子。

  思想的分歧有很多。毛澤東是一個天才,他非常敏銳地把握了一點,就是儒法鬥爭,儒法鬥爭的主線伴隨著毛澤東推進文化大革命的主旋律。為什麼儒法分歧能夠成為思想分歧的一條主線,而且到今天都是這樣呢?我有一些思考與大家一起分享。

儒道分歧、儒佛分歧、儒墨分歧、儒家和西方民主的分歧、都是可以調和的

  儒家是中國影響力非常深遠的一種傳統思想文化,跟很多思想流派都有分歧,跟道家有分歧,道家是中國本土的宗教;和佛教有分歧,佛教是西方傳入的;和墨家也有分歧,墨子有點像甘地,“非暴力不合作”;儒家與西方民主也都有分歧。為什麼這些分歧都是可以調和的呢?因它們所指的側重點不一樣。比如說佛家和儒家的分歧曾經非常激烈,佛教強調四大皆空,儒家講積極進取,為社會建設做貢獻,這兩個完全不一樣。在韓愈的年代,儒家和佛家的鬥爭非常激烈,最後發現,這兩種分歧可以合作,因為它們指向的側重點不一樣,比如說佛家,它指向人的心裡,回家的時候修一個小佛堂,四大皆空,安慰自己的心靈,這也是儒家的精神之一,但儒家還有積極入世的一面:一出門,披上一件官服,跟領導匯報工作,進入另一個世界,這是儒家的另一種精神世界,儒佛各有側重就不怎麼衝突了;儒家跟道家也是這樣,儒家和道家的側重點不一樣,很多朝代儒家和道家也鬥著,鬥的結果是每個流派都找到自己的根據地。在朝裡當官,煩了怎麼辦?在山裡找個地方,修煉一下,身體好了,名聲也變好了。別人再請你出來,當更大的官,這兩位也很合作;儒家跟基督教的分歧都可以被調和,比如說,利瑪竇發現在中國傳天主教最好的辦法是用儒家思想進行包裝,利瑪竇把自己包裝成一個西儒,西方來的一個儒生,跟我們的思想都一樣,但是講的理論是上帝,這個東西也可以調和;儒家和西方民主,調和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蔣介石,蔣介石晚年一方面穿著長袍馬褂,讀四書五經,但另一方面對於民主憲政在很大程度是接受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