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的中國新定位及其對中國的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0-06-02 08:10:09  


 
  近年來,中美關系最大的變化莫過於人們所說的“G2”的形成。但對很多人來說,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是“被G2”的。中國官方也沒有承認G2。實際上,G2是不可以加以正式化的。從結構上說,在G2內部,中國僅只是幫手,處於不利地位。因為美國處於結構的頂端,中國的實際情況是,只有責任而沒有領導權。美國和中國在國際事務上需要合作,同時美國也在政策操作層面給與中國履行國際責任的一些空間,如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高中國的權限。不過,因為美國在諸多關鍵領域持有否決權,美國對中國的要求可以滿足,也可以不滿足,而中國對美國則沒有實質性的制約力。

  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實力和美國還是不能相比。盡管經濟實力在成長,但中國本身還缺乏履行國際責任的手段,更不用說領導權了。因為同處一個結構,中國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需要通過美國確立的體制來履行自己的國際責任。很難想象,中國能通過美國確立的機制來享受國際領導權?

  中國不能正式接受G2的另外一個因素是中國認識到中美兩大國不能決定國際事務,這不僅和中國的“國際事務民主化”的目標不相符合,而且如果這樣做,中國會面臨無窮的國際壓力。

  但是,“被G2”的理解也不夠確切。G2是客觀國際權力結構變化的產物,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事實上的G2結構的產生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的高速發展,而且也是中國戰略選擇的結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選擇加入美國西方為主導的國際體系,這是中國“和平崛起”或者“和平發展”的結構性保障。這個體系存在著很多缺陷,但中國並不是要在體系外挑戰它,而是力圖在內部改變它。中國已經在這個體系內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進而,中國的高速發展表明中國在體系內的地位的上升,形成今天所看到的G2結構。

中國需重新思考其國際角色

  不管怎樣,G2反映出國際政治的結構性變化。美國對中國(和其它國家)的新定位是這個客觀的新結構的要求。那麼,中國本身呢?很顯然,中國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國際角色。
  
  首先是中國的國際定位。傳統上,中國的國際定位是發展中國家。今天,中國當然還沒有成為發達國家,但也已經不能簡單地把自己定位在發展中國家。因為在國際權力結構中所處的位置,中國不得不負起一些帶有全球性的責任。傳統的“發展中國家”的認同不僅僅是中國當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客觀反映,也是政治和戰略上的考量,即對國家安全和反霸權主義的需要。同樣,現在對這個認同需要做重新考量,不僅僅是因為客觀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且也是戰略和政治的需要。不管中國的實際能力如何,從國際社會的期望來看,中國要承擔的國際責任已經大大超越了發展中國家的範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