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我的“右派”經歷

http://www.CRNTT.com   2010-08-09 12:50:14  


 
  我以為,圖書館絕大部分圖書已經燒掉,不會有人來借閱了。想不到,第二天中午我打飯回來,已經有十幾個人在門口等候,主要是大院裡邊的人。這些摘帽右派,還有幾個以前的地、市級領導幹部,這些人在勞教農場這種特殊環境裡,特別需要“精神食糧”,他們每天在幹活、吃飯、睡覺之外,在精神上總需要充實一點東西。圖書館裡書雖少,總還有百十來本,特別是這裡有幾種報紙和刊物,都是黨報黨刊,從中可以知道當前的形勢和黨的政策,而這是人們最為關心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形勢的發展令人迷惑不解。這些人都是經過反右的,其中不少人因為給黨的領導提意見,有的只是對支部書記甚至某個黨員提出意見,就被認為是反黨,劃成右派。而現在徹底翻了個過兒,各級黨的領導卻成了造反的對象,“革命小將”們衝擊黨政機關、批鬥領導幹部成了“革命行動”,而且層次越來越高,範圍越來越大。為什麼這許許多多為革命出生入死奮鬥了幾十年的老革命家今天都成了資產階級反動路綫的執行者,有的被批鬥,有的被打倒。這場“文化大革命”對文化的“革命”做法也令人難以理解,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對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應該批判地繼承和發展。可是現在把傳統文化一律視為“四舊”,很多文化典籍被焚毀,很多珍貴的文物被破壞。連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文化工作也被全盤否定,都成了封、資、修的東西,文藝界成了“黑綫”專政,文化部成了“帝王將相部”。幾乎所有的文學家、藝術家——多數是黨培養出來的,都成了黑綫人物,專家、學者,包括自然科學的專家學者,有些是世界知名專家學者,除少數被中央保護的以外,都成了反動學術權威。有的被關進牛棚,有的受到殘酷的批鬥,有的自殺身亡,以死抗爭。農場這個特殊環境,消息比較閉塞,但從報刊雜志和各種渠道流到農場的名目繁多的紅衛兵小報,探親人員在外邊的耳聞目睹,還有農場的學生們響應偉大的領袖號召,到各地“搧革命之風,點革命之火”,大串連歸來後眉飛色舞地講述的他們到各地的“革命”行動,方方面面匯集的零星的信息已經夠使人驚心的了。

  經常到圖書館看書看報的人都是知識分子、原國家工作人員。形勢的發展和他們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可是當前形勢是如此混亂,只有一點十分明確,階級鬥爭這根弦綳得越來越緊,特別是對待知識分子越來越嚴厲,知識分子已經淪為“臭老九”,在“賤民”當中也處於最底層。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感到前途迷茫,對形勢的激烈變化困惑不解。但彼此都不敢講出自己的心裡話,以免招來新的災難,只能到圖書館看看黨報黨刊,從中了解一些信息。

  當時圖書館的事情不多,我的主要任務有兩項:一個是在大院迎門的宣傳牌上每天寫一條最高指示,用彩色粉筆寫美術體的大字;一個是參加“紅海洋”的工作:在場部和各隊面積比較大的墻壁上,用紅漆漆成紅色,再在紅底上用黃漆書寫“最高指示”,因為各處墻壁都漆成紅色,所以叫“紅海洋”。可能當時各地都在搞“紅海洋”,紅色油漆奇缺,有一位隊長通過關系買到一批紅漆,被作為熱愛偉大領袖的具體表現受到表揚。當時就業人員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最高指示,除了天天讀“老三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以外,打飯的時候也要學習“最高指示”,方法是:負責分飯分菜的炊事員先說出一條毛主席語錄的上半句,打飯打菜的人接著說出下半句。對了,打飯打菜;錯了,或者說不出來,到一邊“學習”,學會了再打。一個隊百十多人,只有兩個窗口打飯打菜,這樣一“提”一“接”,要費很長的時間,而且有時炊事員提的那條語錄,打飯的人不知道,答得謬誤百出,令人哭笑不得。後來,大家想出了一個辦法,選擇一條字數最少的語錄“鬥私批修”,分飯分菜的炊事員說:“鬥私”,打飯打菜的人接:“批修”。這樣,幾乎不耽誤操作時間,速度大大加快了。此外,早晨和晚上還要“早請示晚匯報”,一般人是起床以後朗讀幾段“最高指示”;熄燈以前集體唱“大海航行靠舵手”。犯過錯誤或者被領導認為“思想反動”的人,還要早晚兩次向毛主席“認罪”。那時候每個班都掛著毛主席像,“認罪”的人站在毛主席像前,先朗誦“最高指示”:“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它就不倒。”然後承認自己的“罪惡”,向偉大領袖表示決心:深挖反動思想根源,靠攏政府,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當時,沒有人敢於對這些做法提出異議,即使流露出一些懷疑的情緒也要受到嚴厲處罰。但是,人們嘴上不敢講,不等於心裡沒有想法。

  一天,我剛在迎大門的宣傳牌上寫完“最高指示”,經常來圖書館看報的武某約我出去,說他寫了份材料,叫我看看。我很奇怪,看材料在圖書館裡不是更好嗎,為什麼要到野地去?他說:“圖書館裡時常有人來,還是出去的好。我有些想法也想和你單獨談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