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台灣要守好兩岸和平發展的底線

http://www.CRNTT.com   2010-08-10 00:22:06  


 
  如何認識台灣問題的國際背景

  (一)反對將台灣問題國際化

  但是我們應當看到台灣問題具有國際性背景。台灣的地位問題,是中國主權問題,是內政問題。關於“中華民國”的地位和治權問題,是中國內戰遺存下的政府的更迭和繼承問題;台灣的地位問題,我們不要否認,具有國際性的背景,構成這背景的要素是:清政府對台灣的割讓,日本對台灣50年的殖民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形成的國際政治格局,相關的多邊條約、國際條約、公約等一系列國際法和具有國際法性質的政治文檔(《開羅宣言》、《波茨坦公約》等),確認了台灣的歸屬--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史上的、二戰勝利後的中華民國、1949年以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問題的國際性背景,是我們從務實的國際政治鬥爭角度出發,所應當面對的。尊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權,就是對國際政治、國際秩序、國際法的基本尊重,是對二戰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所取得的新的國際政治秩序的尊重。從政治道義上說,美國如果縱容台獨分裂活動,是失道的。

  (二)把握好台灣問題與美國合作的原則

  美國是世界上最不講原則的國家,在台灣問題上,《與台灣關係法》的存在,開創了以國內法干預其他國家主權的惡劣先例。中國在台灣問題上與美國的合作,是基於二戰以來的國際戰略合作的延續,是基於共同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的大國的責任;但對台灣問題的國際合作,其性質是“合作”,應當在“合作”的框架內的作為,如把握不當,形成對大國的依賴,將損害中國的主權。如果有關各方相互“打牌”,也使對台獨分裂勢力的鬥爭趨於更加複雜化。

  在台灣問題上與美國關係的幾種可能:(1)美國成為解決台灣問題的積極力量,幫助中國實現國家統一大業;(2)美國為中國所利用;(3)國際事務中互為需要,相互合作。這其中只有第三種可能性存在,這取決於是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反台獨的意志和決心,這種合作本身就包含著鬥爭。中國應當明確宣示這一戰略立場,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加強,中國應當清晰地發聲,檢驗中美關係的主要尺度是美國對台灣問題的態度,中國與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程度,取決於美國對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態度。不能指望在台灣問題上,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會有統一以外的其他選擇。因為十三億中國人民決不允許“國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