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李亞飛糾"左"反右 撥正兩岸關係發展航向

http://www.CRNTT.com   2010-08-12 07:55:05  


 
  人們注意到李亞飛所說的“擱置爭議、求同存異”,首先是源自於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二零零五年五月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所提的“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並得到馬英九的贊同,在會見即將前往北京參加海峽兩會談判的海基會代表團成員時予以積極回應,指出這次是依據“九二共識”恢復協商,雙方都同意在這共識下進行,如此一來可避免爭議,這也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最好意義。顯然,李亞飛是要用台灣地區最高領袖的語言,來告誡台灣地區負責主管大陸事務的“當家人”,不要挑起爭議,更不要在“同”中挑異。

  人們更注意到,李亞飛在談話中,只提“九二共識”,未提“一個中國原則”,這顯然是要對大陸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日前關於後撤導彈的前提是“一個中國”言論的“微調”以至是“糾偏”,避防台灣“有心人”以此來干擾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與此同時,他所說的“不是說現在一定要談,而是要適應兩岸關係發展的需要”,顯然也是要矯正目前大陸方面某些人急著要進入兩岸政治對話以至是政治談判階段的急躁情緒。

  實際上,台灣地區的政治生態不像大陸,大陸地區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具有至高無尚的“話語權”,而且全國絕大多數民眾的兩岸觀基本上與執政黨保持一致,就連港澳地區的“反對派”也秉持反對“台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的政治主張。而台灣地區則是民主政治泛濫化,不要說是執政的國民黨面臨主張“台獨”的在野民進黨的強力反對和搗亂,就是在國民黨內部,或是為了應對選票壓力,或是為了個人和小團體的政治利益,也不盡然全都贊同“一個中國”原則,即使是贊同也不會宣諸於口 。

  而“九二共識”才是國民黨內各派別的最大交集點。正因為如此,早在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九日“胡連會”所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只提“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避提“一個中國”。二零零八年三月,馬英九當選後,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殊熱線對話時也表示,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是中國的一貫立場。這就顯示,北京從上至最高領袖胡錦濤,下至國台辦等具體涉台部門,因為極為歡悉瞭解台灣地區的政治生態,而採取了表面“模糊”、實質清晰明確的策略,就是在涉台事務上而非國際事務上避提“一個中國”,而是以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來代替“一個中國”。這就是筆者常說的“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只要兩岸當局所做的事情符合“一個中國”原則,就不一定要整日價將“一個中國”掛在咀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