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兩岸關係與台灣非理性意識形態漩渦

http://www.CRNTT.com   2010-12-11 00:23:29  


 
  讀懂台灣、維繫中華

  (一)維繫兩岸關係共同的血緣和共同的文化

  血緣是家庭、宗族、民族繁衍中的基於生物種群意義親緣傳承關係,血緣是宗親聚守的紐帶。筆者以為,共同的文化也是另一種血緣,是一種維繫精神和價值認同的“血緣”。共同的文化,形成了民族共通的價值的認同,如大中華文化中“仁義禮智信”,感恩敬祖是兩岸同胞、海外華人華僑所共同認同的;吟先人一首詩,用一句成語典故,喝一杯酒,品一碗小吃,也是文化,在共同文化沐浴下,國家、民族、家庭人人和諧相處,人人皆有歸屬。文化的歸屬和宗親的歸屬同樣重要,這就是中國人常常說的家國情懷。國與家並不可分離,國是大家的,家是小家的,宗親的血緣和文化的血緣在國,也在家,國破則家亡,即便是普通的中國人,也在骨子深深鐫刻著對國的守護和對家的眷念。1840年以來,中國經歷的亡國滅種的苦難更加強化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大同、一統不是一種虛無的文化認同,而是基於民族歷史苦難所啟示的攸關生存的生命記憶,對國家統一的守護,中華民族性格像鋼鐵一樣堅硬,像蠶絲一樣纏繞,像野藤一樣堅韌和勃發。

 (二)霧裡看花,終隔一層--多重的台灣性格

  台灣也在中華民族的共同苦難中分擔了更多的苦難,有外族的入侵掠奪也有國人的相煎和無奈割捨,在台灣獨特的歷史境遇下,台灣民眾形成了多種性格特質:一是在外族的蹂躪下,台灣人民形成了堅韌和反抗的性格;二是自家人的相煎、割捨和對抗,造就了台灣人的悲情性格;三是島嶼地理形成的抵觸外來勢力自主性格;四是台灣外向型經濟對外高度依存易於產生的不確定感和焦慮性格;五是大陸和平崛起的強大力量、和平統一的政治訴求以及大陸政治制度與台灣的差異在台灣政治人物妖魔化下令民眾產生的不安全猜忌性格;六是台灣曾經的繁榮發展和近30年大陸和平崛起所形成的兩岸落差。兩岸關係風雲際會,大陸的自信和淡定與台灣爭執不安形成了兩岸關係的獨特風景。

  有情有義的台灣和時而情緒化不講是非的台灣;自尊敏感的台灣和時而自卑的台灣;完好而誠摯地保存中華傳統文化,莫名其妙地鼓吹“去中國化”;具體而真實的法制,混亂而尷尬的憲政;刀刀見骨,劍劍割喉的選舉語言和政治生態,與民間私人之間的柔和溫情;對大陸本是兄弟之爭卻剛烈相向,對外尋求保護,可以卑躬屈膝,忍氣吞聲(親美、哈日);民主多元的進步與極端民粹混亂的意識形態;承載著“中華民國”國體的“國家”自尊,與戰敗退守偏安台灣的現實悲情;對眼前利益的爭拗和對長遠方向迷失;以台灣時常脫序的民主和低效的行政,評點大陸的政治制度時表現的優越感和傲慢……這就是矛盾的台灣、令人困惑的台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