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兩岸關係與台灣非理性意識形態漩渦

http://www.CRNTT.com   2010-12-11 00:23:29  


沉溺於“皇帝新衣”的謊言中,阿扁就是最好的例證。
 
  (三)沒有前景的“守候”--堅持“台獨”路線或“以拖待變”

  國民黨政府退守台灣後,以“六法全書”為框架的“中華民國”法律在台灣地區實施。因而台灣的民事、商事、社會管理的具體法治是真實有效的。台灣最大的問題是維繫“中華民國”憲法實施的基礎已不復存在,加之李登輝和陳水扁執政時期推動台獨分裂政策所留下的混亂難堪的“憲政”。台灣的憲政混亂已經到了鬧國際笑話的地步,陳水扁身為“中華民國總統”,可以質疑“中華民國是什麼碗糕”,在他身陷囹圄時,又以美國政府代理人自居,向美國法院控告奧巴馬及國防部長,要奧巴馬負起“佔領台灣”的義務,啟動在台仍有效的美國軍事法庭,重新審理扁案,他並願意為此到美國作證。國民黨“立委”蔣孝嚴在施政總質詢時,感歎民進黨執政的8年,成功地把“國家”地位和認同搞得混淆不清,特別是“台灣”和“中華民國”之間的混淆,搞得年輕的一代都有不該存在的模糊,以“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句話來說,“哪個國家承認過台灣人民共和國呢?”應該是“‘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才對(中評社記者黃惠玟台北2010年3月16日報導)。蔣孝嚴的感慨,道出了台灣社會憲政的混亂和尷尬,在此背後也深刻透視了台灣社會如果長期缺乏國家的歸依和認同,特別是如果堅持台獨路線,或以拖待變,都是沒有前景的守候;既傷害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也傷害台灣自身的利益。

  (四)魔鬼被魔鬼推著走

  台獨思潮如潘朵拉盆子,一旦打開了便無法收拾。台灣的一批政治人物,鼓吹台獨思想,培育社會基礎,並從中取利,台獨政治人物和所依賴的社會基礎,相互依存,相互取暖,明知不可為,卻相互利用,甚至相互裹脅,有時“皇帝”也沉迷於“皇帝新衣”的謊言中,陳水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從上任時“四不一沒有”試圖走中間路線,到最後一意孤行,決定終止“國統會”、“國統綱領”,搞台灣入聯公投。這就是魔鬼被魔鬼推著走。

  在野的民進黨的“台獨”黨綱和“台灣前途決議文”已是不合時宜與現實脫節的“歷史文檔”,它存在的意義只剩下可以為少數極端的台獨人物所用,標明“忠誠愛台”、“鬥爭示勇”的政治工具;而執政的國民黨的“三不政策”也是偏安、短視的鴕鳥式政策。執政黨和在野黨所奉行的政策,永遠無法使台灣置身於國際法與國際政治現實之中。

  (五)選舉中的民粹與台灣的政治生態

  通常在台灣選舉中的政治人物亂開政策票,民眾短視化,選舉期間,會喊會叫的就是民意,民粹極易發酵,社會公平正義、價值、長遠利益可以被政治人物回避,也可以被民眾放下。說是人民最大,實際上是執政最大、選舉最重要。政治秀在選舉政治中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不大的台灣造就了太多的政治人物(天王)、智囊和名嘴,這些人物中的部分無良之輩,為博鏡頭、博版面、提高知名度,不斷拋出各種聳動議題,採取極端行為,發揮創意,盡情表演,挑撥民意,鼓吹民粹,製造對立,分裂族群,意識形態掛帥,抹黑衝撞大陸,炮製妖魔化大陸的文宣,充當政治掮客。連綿不斷的各類選舉,政黨、團體、派別(系)無休止的爭鬥,本來適宜的公共政策可以因為選舉而放棄,反對黨可以綁架阻滯執政黨的政策主張。民主本身並沒錯,但台灣的民主已經被扭曲,台灣人民要為混亂的“民主”最終買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