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兩岸關係與台灣非理性意識形態漩渦

http://www.CRNTT.com   2010-12-11 00:23:29  


 
  兩岸和平發展寄希望於誰--培育“五大觀”

  (一)摒棄歧見和對抗性思維。台灣的政治人物、媒體、智庫有共同的特點:對大陸有深深的歧見和對抗性思維、政治上的短視、眼前短期利益的糾葛,特別是選舉利益的考慮,使台灣形成了一種無法前瞻長遠利益的島嶼政治生態。

  據中評社報道,台灣“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3月31日在淡江大學作“當前政府的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專題演講時說,大陸對台灣永遠是威脅,台灣與美國關係要優於兩岸關係;趙建民還說,永遠要大陸只想著經濟,也就是說永遠不要去觸及兩岸的政治議題。

  無獨有偶,台灣的駐日代表馮寄台在刊登於日本月刊“正論”今年5月號的專訪中指出,“台灣不會屈服於共產中國膝下”,馬英九主張“不統、不獨、不武”三不政策,任期內絕不會與中國大陸協商統一。馬政府並非“反中”,亦非“親中”,是要“和中(與中國大陸和解)”,這絕不等於“統一”。馮寄台指出,馬英九從年輕時代起就是“強烈”的“反共主義者”,但確實不是反中,他呼籲日本瞭解馬政府“反共和中”的方針。並強調台灣希望進一步加強和日本的經貿、文化及觀光交流。

  我以為趙建民、馮寄台都是講了真話,一個親美,一個“哈日”。趙的三個要點講的非常“到位”,恰恰是後來的澄清顯得牽強附會;馮寄台的言論還多了一分“反共”挑戰性。趙先生和馮先生的共同點,是都看不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民族情懷。至於我所讀到兩位先生觀點背後的真義:兩位先生都是泛藍人物,國共兩黨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並不是兩位先生的願景,從中也能看出中國國民黨的政治凝聚力和政策執行力與民進黨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由此可知,兩岸和解要走很長的路。“綠”的對抗不用說,“藍”的疑慮也是深入骨髓。

  (二)建立理性社會共同體,兩岸的和平發展寄希望於誰?大陸的說法是兩岸的和平發展乃至於未來的和平統一大業“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這個提法從宏觀和戰略上看當然沒有錯,但是還要看到,兩岸的和平發展在微觀層面看,也要寄希望於台灣的政治人物、台灣的媒體、台灣的智庫。人民最大,人民對國家民族的前途起最終的決定作用,但是掌握資源、話語權的是政治人物、媒體和智庫。如把一個社會劃分為“四維”,那就是政治人物、媒體、智庫、民眾。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政治人物有大局觀、媒體有良知、智庫有智慧,民眾有理性,這個社會就是一個和諧穩定有前途和希望的社會。不要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的跑馬場,當真正決定未來的廣大民眾走出政治人物、無良媒體、智庫營造的泥沼,建立理性社會共同體的目標也就不遠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寄希望於2300萬台灣人民,這是13億中國人的共同期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