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大陸專家:民進黨正調整 未到轉折點

http://www.CRNTT.com   2013-07-14 00:49:29  


 
  二、在2016年大選民進黨候選人正式確定之前,民進黨內部主要派系之間的明爭暗鬥會持續升溫,冠以各種名稱的大陸政策主張會爭相出現,可謂“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但在提名人確定之後,尤其在黨的競選綱領確定和公佈之後,各派系又會為民進黨重新執政而“兄弟齊心”地“團結”在一起。

  “兩虎相爭”是今後一個時期民進黨內部權力生態的主要特徵。蘇貞昌謀求“總統”大位的意圖明確而堅定,身為黨主席也擁有一定組織優勢。蔡英文則“持續讓自己成為一個選項”,一直保持較高人氣,是蘇貞昌的最大競爭對手。其他派系與二人有著複雜微妙的競合關係。民進黨內部權力格局對其大陸政策未來動向具有重要影響。

  (一)蘇貞昌

  對已66歲“高齡”的蘇貞昌而言,2016年大選將是政治生命中的最後一搏,他定會全力以赴,但在大陸政策問題上,自就任黨主席以來,聲稱“不必標新立異”,(2)“衝衝衝”變成了“拖拖拖”,除了恢復“中國事務部”、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確實沒有展現什麼新氣象。正如不少評論指出的那樣,蘇的指導思想很明確,為防止黨內反彈從而衝擊主席連任,不急於在爭議較大的大陸政策上有新動作。

  與對手相比,蘇的優勢在於,高居主席之位,對黨機器有較強控制力和利用上的便利,掌握著確定議題程的權力,而且曝光率、“能見度”高,可謂“近水樓台先得月”。但蘇的劣勢也較明顯:作為主席,需要兼顧平衡各派系利益,因而所提主張往往缺乏銳氣;曾長期擔任行政職務,戰略素養不高,把好牌用壞的可能性很大;“人緣”不理想,與黨內部分要角心結較重。

  未來動向:

  1、確保2014年連任黨主席,是蘇貞昌實現“總統夢”的關鍵。蘇貞昌人馬會積極運作將黨主席選舉推遲至“七合一”選舉後。“七合一”選舉的結果將對黨主席選舉產生決定性影響。若民進黨沒有在選舉中取得預期成績,蘇貞昌很可能因任期內政績乏善可陳而失去連任機會,從而大幅增加了問鼎“總統”大位的難度。隨著“七合一”選舉的日益臨近、選舉議題的日益發酵,黨內各派系圍繞競選主軸、候選人提名等問題,必然展開新一輪的激烈博弈。作為黨主席,蘇貞昌會把贏得選舉作為優先工作方向,對於不會在“地方選舉”中成為重大議題的兩岸政策問題,顯然不會“興師動眾”地處理。不得不表態時,將主要重複《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基調。

  2、即便黨主席選舉被推遲至“七合一”選舉之後,從現在到“七合一”選舉結果出爐,也有長達一年半的時間。在這期間,面對黨內分歧及輿論壓力,作為一黨之長的蘇貞昌如果繼續像現在這樣重複“原則不變、方法要靈活”的陳詞濫調,難免遭受“失職”的批評,因此必須選擇自己認為恰當的時機展現一些“新氣象”。這是應對輿論壓力的現實需要。今年4月,民進黨人士稱,民進黨智庫願意與大陸智庫對話,並刻意強調“主席蘇貞昌也知道這個訊息”,便是這種心態的直接反映。尤其在“七合一”選舉後,蘇貞昌如果連任,勢必投入較大精力思考自己的大陸政策主張問題,整合意見、明確方向、重樹形象。至於具體的政策內容,在繼續重複推銷“台灣共識”、“生存是王道,民主是基石”等老概念或推出類似概念的同時,會選擇往“憲法”“靠攏”。而且從公開的信息不難推斷,其智囊團隊一直在觀察評估,遲早會推出預案。

  3、在處理派系關係方面,蘇貞昌將首先竭力爭取新潮流系的支持,在人事佈局、政策論述上吸收新潮流的意見。事實上,目前蘇提到最多的所謂“原則不變、方法要靈活”,正是來自新潮流代表人物林濁水;5月公佈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名單,新系人馬佔了一半。其次,穩住基本教義派,不時公開或私下地向基本教義派“交心”,向其證明自己是踐行“台獨”理念的最佳人選。第三,對於謝系,在與其關係還沒達到劍拔弩張、一決雌雄的時候,會對謝系的探索表示尊重,不會貿然把話說死、把路堵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