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大陸專家:民進黨正調整 未到轉折點

http://www.CRNTT.com   2013-07-14 00:49:29  


 
  1、世上有些事情,開始“順”,但最終不會有好結果,因為它在根本上是違背歷史潮流的;還有些事情,開始“不順”,推動起來非常難,但最終會有好結果,因為它在根本上是符合歷史潮流的。謝系“憲法”論述的政治影響力目前仍不夠大,但其順應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趨勢,而且確實產生了一定影響,這種影響已呈穩步擴大之勢。因此,我們不能因為它當前面臨巨大阻力而對其“不抱希望”,甚至過急地否定它。須知,這一積極力量是“穩健台獨”這一頑疾在民進黨內部遭遇的最大挑戰。未來民進黨大陸政策會不會實現“轉型”、“穩健台獨”這一毒瘤能不能被切除,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民進黨內部的這種積極力量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前景。而沒有大陸的肯定和鼓勵,這種積極力量的前景勢必堪憂。

  2、假設民進黨由“獨”走向“不獨”的這條路長十公里,而謝先生邁步走了一公里,我們應當怎麼看這一公里?要給他繼續走下去的動力,不能使他“原地踏步”,更不能使他原路返回。“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謝長廷等率先反思、大陸高規格接待,應該說有了“好的開始”,但“一半”還遠遠不夠,後續發展需要謝先生和大陸共同努力。我們必須往前推進,在現有基礎上強化我們的正面回應,以利於保護、引導這個目前為止唯一有可能為破解民共關係僵局提供思路和條件的元素,讓其看到希望、收穫果實,否則,在反對者的冷嘲熱諷下,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去。

  3、思考如何對待謝先生等人的嘗試,心態很重要,不能著急,要理解他們的難處。他們不可能完全按照我們的要求來決定說什麼、做什麼(連國民黨都不會)。他們就算“承認”“憲法一中”、就算“承認”“九二共識”的“精神”,也不可能跟國民黨一樣,公開使用“九二共識”這個被他們質疑、批判了十幾年的措詞。他們必須尋找新的表述。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如何“求同存異”地具體展現“更遠大的目光、更豐富的智慧、更堅毅的勇氣、更務實的思路”,是在“聽其言、觀其行”的同時必須大力思考的重大問題。大陸社科院台研所朱衛東副所長的觀點很有前瞻性:“從發展的眼光看,體現一中原則、維護一中框架的表現形式,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針對不同的對象,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和實現路徑,但是‘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這一核心不會也不應有任何變化。”此思路值得研究和拓展。

  4、目前來看,謝長廷等人的“憲法”論述,整體而言只是往我們能夠接受的狀態“靠近”了一些,是“進行時”而非“完成時”,我們貿然對其大幅肯定,顯然會引發不小負面效應——民進黨內部現有的積極力量可能會“淺嘗輒止”,國民黨則會失去與大陸繼續提升政治互信的動力。既然如此,那大陸對它的回應當然也只能是有保留的。這是可以理解的。謝長廷方面應給予尊重。

  總之,就算它“前進”不到我們需要的那種程度,我們也要力所能及地將其積極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在此思想認識的指導下,我們可以考慮:

  (一)繼續公開讚賞。從動機層面,要比目前的表態更明確地表示,大陸相信並讚賞他們奔走探索是為了兩岸同胞福祉,在這方面他們與大陸是有共同點的;從政治互動層面,可以公開表示,“憲法一中”的論述,屬於“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探討兩岸政治關係的努力,方向是務實的,而且為雙方對話、互動創造了必要的氣氛,表達我們有期待,也願意沿著這個方向在適當時機展開對話。

  (二)明確傳達我們的意見。及時嚴肅地表明,我們無法接受“憲法各表”等主張不時流露的“台獨”元素。一邊承認“憲法一中”,一邊鼓吹“事實獨立”,那麼,“憲法各表”蛻化成“統獨各表”,就沒什麼意義了,自然也就無法成為民共兩黨對話的政治基礎,不可能得到大陸的積極回應。

  (三)為謝長廷等人與大陸有關方面的接觸、對話提供便利。

  延續現有做法,更加積極地爭取他們參與兩岸之間已有的對話渠道,甚至可以搭建專門用作他們與大陸有關方面對話的平台,面對面累積善意,加深瞭解。在此過程中,我們要展現不排斥跟民進黨人士討論大陸內部以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過程中“問題”的胸懷和底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