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大陸專家:民進黨正調整 未到轉折點

http://www.CRNTT.com   2013-07-14 00:49:29  


 
  四、積極主動地塑造大陸在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包括推動民共關係發展)時的民主形象。

  民進黨自成立以來,一貫抨擊大陸內部政治“不民主”和對台工作“不民主”,以此煽動民粹、賺取選票,對大陸在台灣民眾中的形象造成嚴重破壞。可以預料,未來民進黨將更加賣力地在兩岸民主問題上做文章。對此,我們應該:

  (一)密切跟蹤民進黨所屬智庫和媒體針對“陸資”入台、貧富差距等問題的各種論調,通過國台辦發言人等渠道,主動迅速地對民進黨持續“關心”的熱點問題作出澄清和說明。這種澄清,不能停留在一般性地介紹兩岸關係取得了如何如何的進展,而是要更細緻地擺事實,特別要對其論證層面的內容做出深入檢討。

  (二)繼續高調歡迎民進黨人士參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只要民進黨做出改變“台獨”立場的努力,表達願意在現有平台之外建立專門用於民共兩黨或其學者溝通的平台,以此反擊民進黨散佈的“國共兩黨將其排斥在外”的論調,向民進黨及台灣民眾表明,大陸絕非民進黨歪曲的那樣“霸道”。

          結語

  未來兩年多將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如果民進黨切實朝著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方向努力,民共關係出現轉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好局面便“消除”了一個最大變數;如果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聲勢“不降反升”甚至重新執政,民共矛盾不見緩和,兩岸關係來之不易的成果必將遭受重大衝擊。因此,爭取民進黨朝著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上前進,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

  儘管善良的人們充滿期待,但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問題,不只是誰當民進黨主席的問題,甚至不只是民進黨一個黨的問題,從根本上講,它是台灣社會的結構性問題。只要台灣社會長期存在的、已經被嚴重扭曲了的所謂“主體意識”沒有大的變化,以其為土壤的民進黨大陸政策,也就不會相應發生我們所期待的那種變化。而兩黨矛盾的性質決定了,只要民進黨不改變“台獨”立場,民共兩黨遲早要激烈交鋒。我們對此要有充分心理準備。

  同時也要看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大勢已經對民進黨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這種影響一定會越來越大,民進黨調整大陸政策是遲早的事,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我們應當樹立“爭取民進黨棄暗投明並非緣木求魚”的理念,繼續促使其大陸政策往“一中憲法”的方向移動,為最終的質變積累條件,不因其無法一步到位地改變“台獨”立場而放棄對它的爭取。

  註釋

  ①“空嘴薄舌:蘇貞昌表態訪大陸只是空包彈”,《中華日報》,2012年7月3日社論。

  ②“蘇貞昌的參選演說缺少具體內容”,華夏經緯網,2011年3月24日。

  ③“蔡英文復辟‘兩國論’”,台海網,2011年10月17日。

  ④“國台辦:希望民進黨能夠改變‘台獨’立場”,人民網,2012年5月30日。

  ⑤“胡錦濤和宋楚瑜舉行正式會談就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提出四點意見”,《人民日報》,2005年5月13日。

  ⑥“胡錦濤提出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四點意見”,《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3月5日。大陸與謝長廷先生的交往,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之一。歷史上,謝長廷曾經為了贏得選舉的政治需要,在兩岸關係方面,說過不少“狠話”,但近期為開啟和推動民共兩黨關係正常化而辛苦奔走,贏得了大陸的高度讚賞和積極配合。

  ⑦賈慶林:“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維護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繼續爭取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統一的方向發展——在紀念江澤民同志《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重要講話發表1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05年1月29日。

  ⑧“快評:陳雲林的和平危言沒有說錯”,中評網,2011年1月15日。

  ⑨朱衛東:“改變正在發生——從宏觀面觀察謝長廷大陸行的‘蝴蝶效應’”,《中國評論》,2012年第11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