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蘇進強:“和平協議”不能逃避

http://www.CRNTT.com   2013-11-01 00:30:10  


 
  (二)、聯繫措施︰係指在有衝突傾向或緊張關係的國家之間建立溝通管道,作為遭遇突發危機時有助於解除緊張狀態的管道。平時也可以用此管道保持溝通,化解疑慮。兩岸之間的聯繫措施包括建立福建及金馬前線指揮官、包括解放軍與台灣高階軍人與領導人熱線⑩、軍事人員互訪、彼此共同參與學術性研討會、軍事設施與演習的互訪、共同參與國際組織中的NGO等。

  (三)、限制性措施︰在雙方同意下,對雙方軍隊行動做出一些限制,使軍隊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特別是限制雙方軍隊在台灣周邊海域的活動,以免造成誤會。就台海情勢而言,具體作為應設立軍事緩衝區、限制軍隊演習規模、商定台海中線遭遇行動準則、戰略武器互不瞄準。隨著兩岸實施“小三通”,小三通區域成為兩岸人員與貨品流通的轉運站,兩岸應將小三通的實施區域列為非軍事區,以降低兩岸三通的安全顧慮。

  事實上,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不應侷限於軍事層面,而應做綜合性考量與規劃。兩岸除了可透過兩岸官方的第一軌道、非官方的第二軌道建立對話機制外,亦可透過參與亞太對話平台機制的機會,保持溝通管道暢通,達成預防外交的目的。例如前美國國防部長裴利(William Perry)於任內推動預防外交措施,在太平洋司令部的亞太安全研究中心舉辦論壇,邀請亞太地區國家代表參與受訓,內容不限軍事,還包含區域政治與經濟議題,希望透過這個平台,讓各國官員彼此認識,得以在未來發生區域衝突事件時,各國仍能保有溝通渠道,達成預防外交的目的。⑪

  (四)、以金廈為試點、成立兩岸軍事和平示範區: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時期,要積極推動兩岸軍事安全互信實踐平台的建立。兩岸可以在大陸的福建與台灣的離島地區先行先試,努力使這兩個地區成為兩岸軍事和平區域或非核區。鑒於台灣民眾對大陸軍事部署顧慮,大陸或可考慮將海西建設成為兩岸和平試驗區,成為兩岸軍事緩衝區域。在目前兩岸關係下,海西可完全發揮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作用。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涉及敏感的政治、軍事因素,主要包括跨境犯罪、傳染疾病、重大事故、恐怖主義等,必須借助兩岸的合作才能應對。將海西打造成兩岸軍事和平的示範區,對化解台灣社會長期形成“中國威脅論”有重要意義。同樣,台灣也可以把金馬澎等離島地區作為與海西對口的兩岸和平先行先試區域,這對於增強兩岸軍事互信必有俾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