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英國脫歐對兩岸關係的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6-09-09 00:06:52  


 
  啟示二:講究水到渠成,防止衝動誤事

  海峽兩岸應當從英國“脫歐”公投中得到的第二個啟示是:民眾缺乏成熟理性思維可能做出衝動的選擇,處理兩岸議題要行穩致遠。推動重大舉措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實行民主亦不例外。假如投票是個好辦法的話,也要講究水到渠成。特別是對重大議題的全民公投,如果沒有不同主張的廣泛宣導、全社會的理性認識、多數選民的成熟思考,便不可貿然發動。所謂時機成熟,不應當是有利發動者包括政黨達到自身目的的時候,而應是多數選民有能力做出有利整體利益的正確選擇的那刻。否則,政客為權力而動、民眾憑感覺辦事,都“爽”一下,是極不負責任的行徑。

  傳統英國人對英國與歐洲大陸國家間關係的基本看法是:要麼當歐洲的盟主,要麼“光榮孤立”;即既不情願當法德等國的平等夥伴,更不願當其“跟班”。實際上,很多英國人根本就不承認自己是歐洲人,如他們稱跨英吉利海峽東去為“去歐洲”。所以,即便從歐盟成立第一天起,英國人的思想也是不統一的,在處理與歐盟關係問題上爭議不斷。英鎊存廢、申根協定的特例,就是這種情緒的反映。換言之,英國人加入歐盟本來就很勉強,“入歐”一直是英國的重大公共爭議。這一爭議長期呈“留”、“脫”兩派對立、“留派”略佔上風的局面。支持“留歐”的保守黨卡梅倫2013年即宣佈未來的公投計劃,寄望以此爭取選民,同時解決國內爭議。2015年大選獲勝後,卡梅倫不得不對選承諾,推動公投。但豈不知這世界變化快,難民、“槍擊案”等突發事件接二連三,直指加入歐盟的“弊端”。在突發事件刺激下,選民更加不理性,“留歐”“脫歐”社會爭議更大。在此情況下,卡梅倫政府本不應該將如此焦灼的議題付諸公投。硬性公投不但無助安定人心、結束爭議,反而會擾亂思考、進一步激化對立。

  投票前,選民的關注點往往在所支持主張的好的方面,票決後,他們的注意力會迅速轉向自己選票投向的負面影響了。所以24日結果公佈後,立即出現“反悔潮”。但假如英國據此進行二次公投的話,民主就成了個大笑柄。目前,從法律上講,英國短期內操作二次公投的可能性不大,“脫歐”程序將按部就班啟動。但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英國“留歐派”影響上升似乎又很難避免,“留歐”取代“脫歐”成為爭論焦點有必然性。因為明明出現了一個既不合理也不反映英國實際民意,情何以堪!惡質民主把英國人逼到了一個尷尬的境地,英國政客給民主的臉面抹上了一層厚厚的黑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